他鑄過錢,盜過墓,還殺過人。
但是查來查去,他犯得罪都是在大赦之前。
郭解倒是聰明,運氣也好,每次被官府抓住犯罪了,總能夠遇到大赦的情況。
而且他的馬仔在幫他做事的時候也確實沒有通知郭解。
沒有證據顯示,郭解阻止了黑社會性質的團伙。
但是仰慕郭解的人不在少數,許多人都自詡是郭解的馬仔小弟。
這裡面大多數人肯定都是流氓地痞小混混。
他們往往自作主張為郭解辦事或者報仇。
就在郭解人還在大牢裡面的時候,他的小弟又幫他辦事了。
一個儒生因為對郭解出言不遜,郭解的小弟出面割了儒生的舌頭還把這個儒生給殺了。
刀筆吏因為郭解什麼都不知道竟然判郭解無罪,但是最後公孫弘因為有儒生被殺而露面,說郭解這種人不知情,比親自去殺人的罪還要大。
這話聽起來是混賬邏輯,可是仔細想想,其實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因為這些案子意味著郭解的聲望跟權勢已經大得嚇人了,什麼事情都不必他親自出馬,甚至都不需要他知道了。
全天下能夠有這樣權威的只能有一個人。
那就是劉徹。
皇帝能讓兩個人做麼?
當然不能。
劉徹知道案子的判決結果之後,直接插手,下令判郭解滿門抄斬,罪名就是大逆不道。
大家都知道郭解無罪被殺了,張遠卻看到了劉徹開始用儒家的法來判案了。
至於郭解這種人死多少都是該死,死的越多國家越穩定。
郭解的父親其實就是遊俠,但是卻在文帝朝的時候被官府殺了。
大漢開始變了,從前的律法可能就得由儒家來規定如何使用了。
張遠沒有對這發表什麼意見,畢竟在外人眼裡,張遠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可笑的是張遠這個儒家的代表人物到現在都沒有見過那位董仲舒大大。
杜縣太學內。
張遠面前站著吾丘壽王。
一月初,衛青他們開拔離開長安的時候,太學招收了一批新的學子。
這次沒有人對太學公佈的名單有異議。
吾丘壽王非常順利的將近六千名學子收入了太學。
他現在滿臉都是諂媚的笑容,活像一個舔狗。
“下官還沒有恭喜太學令已經進爵新安侯了。
恭喜新安侯,往後下官出去臉上也有光。”
張遠白了吾丘壽王一眼,這傢伙在跑偏的路上越走越遠,根本都拉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