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賭還有別的繡衣使者,賭贏了張遠跟褚達肯定沒有事情,賭輸了戰役結束之時就是張遠跟褚達身死之日,或者根本等不到戰役結束的那天,劉徹的暗子就會跑回長安說明一切。
因為心裡面裝了太多事情,張遠在回去的路上甚至有幾次都差點從馬上摔落下來。
千頭萬緒一下子想要理清楚簡直是不可能的,張遠恨不得系統能夠幫他出一份方案來,但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等回到家時,張遠已經想到了幾個關鍵所在。
一是保密性,當褚達想要給張遠傳遞訊息時,到底怎麼記錄訊息,還不還會讓匈奴人發現。
或者說即便被匈奴人發現了,也看不懂訊息上的內容,最好就是除了張遠還有褚達以外沒有人能夠看的懂。
傳遞訊息的方式已經確定了,那就是讓鬼奴傳遞,然後確定一個地點,找人去接頭。
大搖大擺著直接讓鬼奴去漢軍軍營肯定是不能的,這種做臥底的事情就註定了誰都不能相信,包括褚達有些不能讓他知道的也得瞞著他。
這是褚達那邊必須要張遠解決的。
二是如何讓太學的學子在一年的訓練中達到張遠想要看到的效果,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實際非常難。
現在又多了一條與鬼奴的接觸,這就大大的要求了太學學子的個人能力,並且被抓了之後能夠守口如瓶,也就是保證他們的忠誠。
這是張遠自己必須要解決的太學負責的這一塊。
三是出征大軍的協調,軍中刺頭很多,像李廣還有公孫敖那種脾氣的人很難讓他們聽取太學學子的建議。
就算把地圖擺在他們面前,也不能指望他們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張遠得讓大漢所有出征的將領徹底的信任衛青,現在的衛青還是太年輕了,也只出征過一次,李廣他們很可能不會服氣。
這是張遠得幫助衛青解決的事情,當然也是為了自己。
張遠是知道自己穿越來之前的那個世界紀錄的幾場漢匈戰爭是什麼樣子。
基本上就跟馬邑之戰沒什麼區別,統帥把手底下的大軍給每個將領一分,然後說你走這條路,你走那條路。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哪一路打贏就是哪個將領的功勞,絲毫配合沒有。
即便是衛青後來當上了大將軍也是如此,劉徹還以為這樣很好,軍中那些將領最好誰都不服誰,那樣他作為帝王掌控這些人就容易了很多。
張遠覺得不是衛青沒有這方面的意識,而是為了避嫌,為了讓劉徹徹徹底底的對他放心。
做人做到衛青這份上的,張遠也是無話可說。
譬如李敢知道李廣自殺是劉徹跟衛青一起逼死的之後,揍了衛青一頓,衛青就這麼讓李敢給揍了,而且還不聲張。
明明是劉徹的鍋,衛青一方面覺得愧疚李家另一方面還得把這個鍋給背的嚴嚴實實的。
古往今來任何帝王估計都希望自己手底下全是衛青這種臣子。
自打太學的人住進了張府,張府的門就沒有關起來過,畢竟學子們都住在一旁的軍帳裡面。
張遠這幾日有事情要做,落下閎就一個人承擔起了所有的教學工作。
所以不管是學子還是講師都得出出進進,整個院子就熱鬧了起來,張府的一些小屁孩兒還有少年因為好奇心也有許多人去聽落下閎他們講的課。
由於是張府的人,落下閎還有太學的學子們也沒人有什麼意見。
關於天象的知識,大多需要畫圖,這就更能調動孩子們的興致。
張遠剛回來就看見一波小孩兒抱著小木椅還有紙筆向軍帳那邊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