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達掃視了一眼其他的人,也不知道隊伍裡還有多少名繡衣使者亦或是其他勳貴的耳目。
“我是為了降低匈奴人對我們的懷疑,當真束手就擒反而不會引起他們的重視。”
褚達的語氣十分的平淡,讓這名繡衣使者都聽出來了冷血二字。
本來是一個人都不用死的,頂多就是被匈奴人凌辱,可是選擇了戰鬥那麼待會兒就會有很多人當場死去。
沒有人能在這個時候說褚達做的是對還是錯。
在遇到匈奴後,褚達需要怎麼做,不管是張遠還是劉徹都沒有作明確的指示。
這群繡衣使者即便很擔心,這個時候也只能聽褚達的指揮。
反正劉徹要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成功的打入到匈奴內部。
至於最後能活幾個人?
抱歉還真沒想過。
“那邊的匈奴騎兵開始動了。”
阿土古再次高呼了一聲。
湖泊對面的匈奴大軍選擇的是兩面夾擊的方式。
偌大的匈奴軍陣,兩支騎兵從中魚貫而出,沿著湖泊的岸邊帶著一股氣勢就朝褚達的使臣隊伍衝了過來。
褚達兩眼一掃,就看出了對方出戰的規模。
每一支騎兵估摸著都得有千人左右,兩支騎兵那就是兩千人。
用兩千人來攻擊自己這三百多人的隊伍,而且裡面有一大半都是沒上過戰場的人,這白羊王還是相當的謹慎。
在戰場上,以多擊少不是不要臉。
任何一個優秀的將領,都不會胡咧咧公平作戰什麼的。
戰爭向來就沒有公平可言。
這種用性命填埋的互動方式,能有多不要臉就得多不要臉。
一萬人攻打一百人也當竭盡全力。
波斯人攻打希臘城邦搞出來一個斯巴達三百勇士的傳說,在熱兵器的時代可能性是有的,但是在冷兵器時代...
波斯人是傻子麼,幾萬人打三百人,最後還戰死了兩萬。
幾萬人一起上,別說手裡面還有武器了,就算拿拳頭都把那三百斯巴達勇士身上的鎧甲給錘爛了。
當時絕對不止是這三百人跟波斯人交戰,斷後的說法也是跟放屁一樣。
三百人抗衡十萬大軍,能抗衡三天?
那得什麼樣的地形啊?
兩面都是高山,中間只能讓一個人透過的地形?
而且這中間上面還得有巨石擋著,不能讓波斯人的箭矢射過去。
即便是這樣,也特麼的擋不了三天啊。
西方人為了塑造英雄人物,不要臉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最起碼現在褚達面臨的這種情況,他壓根就沒想過手底下的三百多人能夠戰勝面前的這兩千匈奴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