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還是有個辦法,找個將軍給他配個政委就好了。”
“阿遠你說什麼?”
“額大概意思就是一支大軍裡面配兩到三個地位相同的人統率一支大軍。”
“這樣不行,你這是要弄監軍麼?”
褚達根本無法理解張遠說的,其實在張遠看來軍司馬亦或是軍長史完全可以成為政委一樣的存在。
將軍負責大帳,政委負責管理。
兩個人一起負責制定戰鬥計劃,協同合作的方式來主導一場戰爭。
可是現在固有的模式使得軍司馬跟軍長史頗有些雞肋般的意味在裡面。
戰時這兩個職位基本上就沒用啊,當然要是碰見一個明事理的主將還能聽聽你的意見,但是沒遇到咋整。
軍隊裡面就會成為一言堂。
張遠知道按照自己的想法在這個時代施行並且讓別人接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現代化的戰爭真遇上強硬點的將軍,其實也差不多,有沒有那個政委都一樣。
這樣不行,也可以換一個辦法。
文人做統帥也不一定非得披堅執銳去與敵人廝殺。
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張遠也只是隨便跟褚達聊幾句未來的構想罷了。
本想著給他一些信心,結果卻讓他現在更加的忐忑。
“到時候再說吧,大漢又不是我們做主。
陛下到那個時候若是換了主意,我們不管是誰都沒辦法不是麼。”
褚達也點了點頭,他們兩在這裡討論的再多一點用都沒有。
閒聊了幾句,張遠緊接著給褚達又出了幾道比較難的題目。
都是關於作戰計劃的描述。
例如匈奴大軍從什麼地方出發,然後想要攻擊什麼地方,期間路線會發生什麼轉變之類的題目。
褚達做起來還是比較的吃力,但張遠也沒有再瞎給意見,就讓褚達自己細細琢磨。
從主樓出來後,已經快正午,張遠吃了點東西就去找落下閎。
把兩點連線定位的方法告訴了他,結果人家落下閎也早就知道了這個辦法,搞得張遠好生尷尬。
有時候越是簡單的東西就真的就想不起來,想起來了本人還挺興奮的結果現實卻重重的扇了自己一巴掌。
“大行令帶來的那些人現在怎麼樣了?”
張遠對落下閎問了一下褚達帶來的那些人,劉徹的要求張遠可不敢就這麼給忘了。
“其中幾名官吏還不錯,但是有的人卻不是那麼上心。
說實話我不明白太學令您為何要讓他們摻和到我們這件事情中來。
使臣隊伍雖然會穿越一些匈奴人的地界,但是也不必學習的那麼詳細,按照地圖一直往西邊走就好了嘛。”
落下閎對於多了些學生這種事情還是有些不滿。
他還是屬於那種習慣於鑽研的學者,張遠當初用天祿閣的藏書將落下閎騙到太學來,這幾年落下閎都沒有好好地教導過學生。
天官一脈對於傳承這種事情並不是太上心。
現在張遠還有大漢等於強行將這一任務壓在了落下閎身上,對於落下閎個人來說這是不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