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然失去了心志之人,陛下還能夠相信他能夠繼續堅定下去麼?”
“你怎麼讓朕相信褚達?”
“第一,陛下可以掌控褚達的家人生死。
第二,褚達原本是必死之身,現在陛下給了他生的希望。
第三,褚達與臣乃是至交好友,臣也會參與明年的對匈戰爭,有臣擔保,臣相信褚達不會讓臣陷入到囹圄之境。”
“你之前不是說不會去大漠?”
“臣想了想,臣不能不去。
臣的學生們在戰場上浴血奮鬥,為國而戰。
臣在那個時刻即便不能拿著刀劍與匈奴廝殺,也得站在他們的身後。”
這個理由是張遠早就想好的了。
總不能前幾天跟劉徹說不去,然後又說自己要去,反反覆覆總歸不成樣子。
至於為國而戰那種理由說出來劉徹都不會信,張遠要是這種人為什麼第一回不直接說自己就要去。
“褚達這件事情是朕早就准許的,你為何今日還要為此事來這裡一趟?
另外你考慮過即便是匈奴人信了褚達,褚達又怎麼把訊息送出來?”
這兩問才是劉徹心裡面真正想問的,其中最後一問才是最關鍵的。
四周都是匈奴人,你總不能讓匈奴人傳遞訊息吧。
“回稟陛下,臣想效仿張騫一事,讓褚達扮成大漢使臣然後帶著隊伍從匈奴地界經過,然後讓匈奴人抓去,最大限度的降低匈奴人對褚達的目的性懷疑。
另外在褚達被抓之後,陛下可以向外面散播訊息,說已經得知褚達投降匈奴一事,然後殺了褚達全家,到時候從死囚犯中挑上一些人,把他們的頭顱送到匈奴那邊便是。
褚達這個時候見到‘家人’的首級,然後再投降匈奴人,真實性便會更高一些。
只需傳遞訊息的途徑,只能讓褚達自己努力了。
匈奴人裡面不乏鬼奴,臣覺得那些鬼奴不可能不向往大漢百姓的生活,這一點臣還是自信的。
陛下您只要允許褚達可以相應的對那些鬼奴開出一些條件,他們就有可能為我們所用。”
張遠認為只要這樣做了,很有可能會招攬到一批鬼奴為大漢所用。
匈奴人那邊可是拿鬼奴不當人的,而且鬼奴向來都是反反覆覆,不過漢人們厭惡鬼奴到了極點,這才使得那些鬼奴不得以只能在匈奴人那邊獲取生存的空間。
鬼奴還有別於投降匈奴的漢人,匈奴人只把鬼奴當成是炮灰,一些投降匈奴的漢人還是能夠被匈奴人禮遇跟重視的。
“朕允許那些鬼奴可以重歸大漢,但是必須得攜帶三顆匈奴人的首級迴歸。
也會給予他們斬首三人的軍功與賞賜,另外若是他們在大漢境內犯事,無論輕重皆是死罪。”
“陛下仁慈。”
能夠做到這樣估計就是劉徹的極限了,張遠之前也就希望劉徹能夠恢復鬼奴的漢人身份,沒想到還會給他們算軍功。
斬首三級封個民八爵綽綽有餘,再多殺一些匈奴人,回來做個官也是輕輕鬆鬆。
至於鬼奴殺匈奴人的難度,這也不在劉徹跟張遠的考慮範圍之內。
鬼奴趁匈奴人睡覺的時候,在內部直接偷襲那不是想殺多少就能殺多少,只要他們能夠想辦法帶著匈奴人的首級從草原上跑到大漢的疆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