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對大漢同樣是入侵戰爭,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
且大漢初期的國力那是華夏經過多少年的混亂才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
國力弱一點不是正常的麼,內戰了幾百年統一之後立馬世界第一?
有什麼民族能夠一直這麼打下去?
匈奴不是打著打著就沒了?
張遠幻想中的計劃亦或是完美的方式,就是把匈奴大部分部族引誘到漠南,然後靠著百萬漢軍步卒跟先進的武器裝備跟匈奴人硬剛一把。
這個時候的大漢已經有了超過四十萬的常備軍。
將近十五萬屯駐在北方,十萬屯駐在關內,其餘十五萬分佈在黃河以南各個都尉府之中。
這些兵力是不包括王國兵、郡國兵還有侯國兵的。
衛青統率的十萬大軍有五萬出自關中,五萬出自北疆邊郡。
匈奴部族分散異常,且劉徹已經說出口這是一場全面戰爭,那就不可再收回了。
十萬用於出擊,十萬用於防守北邊邊郡,五萬大軍拱衛長安,也算是正常。
雖說正規軍只有十萬,但是誰都知道到時候劉徹動用出徵匈奴的人最高甚至會超過五十萬。
這五十萬裡面的四十萬是奴軍還有民夫,戰鬥力低下但也不是那麼沒有用。
河內地區的匈奴部族加在一起再加上可能搗亂的羌人部族,人數可能高達二十萬,這次戰爭只是試水。
馬邑之戰那是試試運氣,運氣到了說不定真的就把軍臣給宰了。
這次是試水,試試漢軍在正面對抗上能否碾壓匈奴人。
沒有任何軍法軍陣的對抗,匈奴人不用兵法跟你打,你拿兵法去跟匈奴打那就是傻子。
這也是衛青跟霍去病的閃光點。
張遠腦海裡面曾記得這麼一個句子。
目未睹孫、吳之書,耳未聞金鼓之節。
巧的是,張遠除了圍魏救趙這些爛大街的故事外,也不懂一點點的兵法。
所以抓到匈奴單于跳舞還是有希望的。
最起碼大家都不用擔心漢軍在跟匈奴單于的大軍對戰時,匈奴其他部族會偷襲大漢的城池,來圍魏救趙。
“有志者事竟成,二位還請相信我便是!”
見衛青跟褚達都不附和自己的話了,張遠無比的自信的昂頭說道。
張遠的膨脹言語徹底的轉移了衛青的注意力,大家也不再糾結誰去建章宮找劉徹的事情了。
與褚達約定好明日清晨出發後,張遠就讓衛青連夜出城,而自己就回到了太學內休息。
宵禁這種規則在杜縣對其他人是怎麼樣的張遠不知道,最起碼張遠半夜在路上的時候從來沒有官兵出現在眼前過。
翌日清晨。
張遠與褚達相約在杜縣北城門碰面。
二人遇上之後相視一笑,別的也沒有說什麼就往長安城而去。
其實張遠還是能夠感到褚達身心上揹負的極大壓力。
伴君如伴虎是什麼道理張遠還是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