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就是不殺他們,但是說實在的大漢要不是因為這兩傢伙後面還是回來了,估計都一度把這兩人給忘了。
想要以這兩人來換取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匈奴人也向來沒有提起這兩人的事情。
蘇武後來都被匈奴人給忘了,要不是漢昭帝即位跟匈奴達成了和議,提出蘇武這個人,可能蘇武就真的得在北海呆一輩子。
所以張遠想到的辦法其實跟蘇武還有張騫的經歷基本上是一樣的。
就是讓劉徹找個理由隨便讓褚達帶著一隊人馬出使匈奴也好,出使西域那些小國也好,反正河西還沒有被開啟。
大漢還沒有連同西域的道路,西北基本上都被匈奴包圍著,褚達帶著人短則半月長則一兩個月肯定就在大漠上被匈奴人抓住了。
到時候先寧死不屈,最後再讓大漢這邊透露一些訊息過去。
大概意思就是劉徹以為褚達投降匈奴人了,把他全家都已經全殺了這個樣子。
褚達再以極其悲痛的心情一把投入匈奴人的懷抱,成功率極高。
張遠就這麼快速的想了一想,估摸著成功率最起碼能有百分之八十。
而且最後李陵貌似投降匈奴的過程也跟這個套路沒什麼太大的差別。
“什麼辦法還得透過陛下?
現在陛下整個人處在暴怒的狀態中,恐怕要是我去提不會成功吧。”
褚達現在的樣子好像他回到長安城就是個死一樣。
“不會的,陛下雖然易怒,但是他懂得事情的輕重。
我們的陛下是一位自私的人,自私並不是壞處。
最起碼一些對他有利的建議他不會拒絕。”
張遠這麼一說,褚達才安心的點了下頭,然後張遠便把他心裡面的想法慢慢的跟褚達解釋清楚了。
不管怎麼說,還是會有失敗的機率,張遠作為朋友能夠出力讓褚達活著從大漠回來的機率變大,就已經是竭盡全力。
不過不論失敗與成功與否,這個結果並不是張遠來背也不是劉徹來背,承擔的人只有褚達一人。
張遠必須要給褚達講明白了。
“阿遠你怎麼知道張騫現在在匈奴人的控制當中?”
為了讓褚達放心,張遠一下子說禿嚕了嘴,把張騫的事情給說出來了。
得虧褚達及時打住,不然張遠把蘇武也給說出來了那就真的坑了。
小蘇武現在估計才十歲吧...
“早先不是馬邑之戰抓捕了那匈奴的大祭司麼,雖然他沒說張騫,但是提過匈奴那邊也抓了一些漢人的使者。
我尋思這麼些年來,出使外邦得經過匈奴地界並且一點訊息都沒有的也就只有張騫了。”
褚達恍然大悟般點了下頭。
“哦,原來是這樣,照你這麼一說,我還有可能碰上張騫?”
“對,你要碰上了他,跟他說西邊大月氏還是要去的,在路上多帶些種子回來。
其他的什麼都不太重要,各種植物的種子最重要。”
張遠不能直接吐槽結盟大月氏就是在異想天開,不過著重提醒一下什麼東西最重要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