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張遠得給學子們堅定一下必勝的信心,甚至要讓學子們永遠以張遠為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而已。
“回稟太學令,德是指一個人的品性、信念。”
“德應該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種種品格。
如果做到以上這些,這個人方為有德之人。”
學子們的回答很多,但始終跳脫不出去儒家的觀點。
連轉化都不會。
憑此,這些學子比董仲舒公孫弘之類的大儒差上太多了。
那幾個人隨口就能把儒家的經典甚至某個字都牽扯到治國上面來。
“你們說的這些德都是個人對個人的見解。
如果你們將來上了戰場當了將軍亦或是出任了一地的太守,你們認為如何做才能算是有德之人?”
接下來周圍的學子們便緘口不言。
不是他們心裡面沒有想法,而是一直以來的教育限制了他們。
他們又不是將軍又不是太守,怎麼去說這些話,說出來那不是讓人笑話麼?
張遠轉頭看向吾丘壽王。
“太學丞你認為什麼是德?”
吾丘壽王恭敬的低下頭。
“下官不知,還請太學令為下官解惑。”
吾丘壽王很好的扮演了一個求知者的形象,張遠點點頭張口緩緩說道。
“我做過將軍,擔任過許多文職。
可是朝上許多人對我的看法並不太好。
有時候我就時常想著是不是我真的沒有做好,所以所有人才對我有意見。
但是最近太學招收新生之後的事情讓我清楚了一件事情。
不是我不好,而是我太過於優秀,使得那些嘲諷誹謗我的人覺得他們自己太過於庸碌無為。
他們才必須這樣對我,不然遲早有一天,他們藏在身下的黑暗就會被光明所吞噬!
他們自己庸碌無為所以不能忍受有比他們優秀的人出現,一個國家能夠容忍這些蠕蟲繼續啃噬大漢的根基麼?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