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令,參加入學考核的考生一共四千三百二十六人,透過考核的有三千一百五十一人。”
吾丘壽王拿著記好了的書卷對著上面跟張遠稟報道。
“怎麼才這麼點人?”
一下子刷下去了四分之一,說出去不好交代啊。
“還有其他渠道進來的考生,您忘了?”
張遠這才記起來那些特長生。
“那舉孝廉、賢良方正這些人又進來了多少?”
張遠雖然問的是舉賢良方正這些,但吾丘壽王可能是私心,直接先說了那些以作賦進入到太學中的考生。
“這一批考生中,有四百多人會作賦,下官親自考核最終錄取了三百一十三人。
其餘的一共錄取了三百六十二人,也就是說明日入學的新生數量應該會達到三千八百二十六人。”
這尼瑪,吾丘壽王這傢伙偏心偏的有點大吧...
張遠心裡面也是一陣無奈,各郡縣舉孝廉還有賢良方正那些人要是透過官方的選官渠道,只要不是自己作死,差不多肯定是能夠混個小吏噹噹的。
現在張遠開了這個口子,吾丘壽王又為了那些作賦的學生,直接降低了這些人的入學比例,張遠內心深處除了說聲抱歉好像啥也不能幹了。
啊哈哈哈。
反正特麼的開這個口子也是為了堵別人的嘴,能夠錄取三百多人已經是給那些頑固勢力面子了。
“行吧,明日招生事宜還需要你一直看著。
我明日會在太學令府邸坐鎮,要是出了什麼亂子,你解決不了的,可以讓人告知與我。”
“下官明白。”
天色已黑,吾丘壽王說完事情就離開了。
張遠雖然不出面但是也不能去幹其他的,不管什麼時候落榜之人心裡面總會有落差。
心理素質不好的人也一抓一大把,考不上學自殺的更是常見。
現在唯一的方便之處,就是大家都還不怎麼重視太學,可能考不上就考不上唄,回家再想其他辦法。
要是等公孫弘那傢伙真的當上了丞相,整個大漢都會掀起一番風潮。
沒有戰功又如何?沒有家世背景又如何?
這天下已經不是武夫做主的時候了,當今陛下看重儒生,只要讀書就能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張遠心底已經想好了,在那個時候太學才是露出頭角的時候。
到那個時候推舉大量的太學學子為官,才不會引起他人的注意,大家都會盯著公孫弘,太學一些學子當官了又如何,能比的上丞相麼?
翌日一大清早,杜縣的縣兵就跟太學的官吏一起將落榜考生的名單貼在了東南西北四面城門內側。
並且派兵在那裡維持秩序,當然太學這裡也派了宮衛管理秩序。
有人鬧事就直接拖走。
這就是張遠的原話。
不管太學內部出了什麼問題,對外總歸還是要強硬一點的。
總之最終解釋權歸太學所有。
這句話說了他們也不懂,張遠就只好粗暴一點說出鬧事就拖走這樣的話。
...
杜縣北城門內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