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後那些老實種地的都沒看見有多少發財的,現在就更不可能有了。
單一的農業經濟只能夠讓一個地方的經濟水平停滯掉。
拿後世的一個例子來說。
中原地帶到處都是種地的農民,一個省份養活了全國三分之一的人,按照常理產出這麼多這地方的人早就發家致富了,可是呢?
種出來的大米被那些公司以最低廉的價格收去了,然後這些公司再進行包裝對外出售,米粒上面的營養物質還被單獨拿出去做成營養品。
農民賺到的錢就是最低的,這些加工公司賺得錢才是大頭。
局勢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渠道為王的時代來臨,賺大頭的就成為了各種渠道商。
總之不管是哪個時代,農民賺得錢就是最少的,而且也是被欺負的最厲害的。
亂世來臨的時候,這些普通人被掌權者操控到處去打仗,等到了和平年代普通人就一下子失去了作用,繼續回到最底層為上層的人輸送養分。
張遠是普通人麼,可能在別人眼裡不是,他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大官,是一個各地郡守見到了都要和顏悅色的大人物,是一個皇帝需要時都要詢問的頂端人才。
可張遠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當初在卓氏工坊做小工時的經歷是刻在骨子裡的。
“難道就沒有其他的處理辦法,非得要把客棧關停?”
張遠出聲詢問枚皋,不僅僅是為了盤活經濟,也是為了幫一下這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但是卻有著對美好生活嚮往心思的廚子。
枚皋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他還以為這廚子惹到張遠了,要不然一個兩千石的官員怎麼為了這麼一件小事都把縣令給找來了。
畢竟這件事情要是不把枚皋找來,張遠也當做不知道,那還能有這麼多的麻煩。
“辦法也倒是有,不過有些難辦。”
張遠是真動了心思想要幫幫這家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是這家人真的靠做客棧富裕了起來,在杜縣這個地方也能起到一個代表作用。
要知道杜縣是個什麼地方,這可是後面一千年,文人們最喜好的地區之一。
現在太學入駐杜縣,更是為杜縣這塊地方加持了其他地方沒有的濃郁文學氣息。
這些年說文風最盛的齊魯之地都比不上巴蜀,巴蜀出個司馬相如能頂一堆文人,但是現在太學在杜縣,往後大漢文風最盛的地方只能是杜縣。
不論是文學還是經學。
只要杜縣成為文人們趨之若鶩的地方,張遠再搞幾個特色旅遊景點,抄襲幾首後世的詩,弄幾塊石碑亭子往城外一放。
妥妥的能夠把旅遊經濟搞起來。
幫助這一家人只是第一步。
“你說說怎麼難辦,今日我在這裡,只要不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就幫一幫這家人。”
“說難辦也難辦,說簡單也簡單。
既然太學令張口那事情就簡單了,您也是位卿大夫,藍田那邊的情況下官也知道一些。
陛下給您的封田並沒有到上限,您大可自己出錢購置這一處田產,只要不荒廢了田地就是合乎規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