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就是一百多名太學官吏還有五十多位新近加入到太學的講師連軸轉的巡視。
四千多套桌子還有坐墊以及竹簡,間接性的又為杜縣百姓們創造了財富。
張遠還沒有大方到為沒有入學的學子們準備考試用的紙張,雖然現在他不差這些錢,但也要看花在那裡。
平陽公主現在仍然在嚴格控制紙張的對外出售價格,在市場上沒有出現能夠跟張遠那造紙坊差不多的質量的紙張前,平陽公主打算一直高價賣下去。
張遠有些無奈,但也沒有什麼辦法,現在二人同屬於一個經濟共同體之內,而且平陽公主是主導者,張遠心裡面有怨氣也不可能說些什麼。
只能夠等到一個恰當的時機,將造紙術傳出去,至於等到市場飽和再降價,張遠想都沒想過這件事情。
從古代一直到現代,紙張這個玩意兒什麼時候飽和過了?
為了讓杜縣繁榮起來,張遠動用了不少的心思,但是卻控制著沒有讓一些特殊的產業進入到杜縣。
太學的學子可以去長安玩,去茂陵邑玩,去陽陵邑玩,去長陵邑玩,就是不能在杜縣玩。
抓住一個開除一個,張遠也跟杜縣縣令枚皋打好了招呼,那家人要是在杜縣搞這一套,直接不留情面,該抓人抓人該罰錢罰錢,出什麼事情張遠都一力承擔。
大漢剛建國時的那些文人還不錯,那個時候的文人都只研究經學。
現在賦學興起,枚皋吾丘壽王還有司馬相如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司馬相如更是在大家心目中有著非同凡響的地位。
司馬相如這人那都不用說了,現在不知道,年輕的時候整日肯定也是留連花柳之地。
從他的賦中就能夠看的一清二楚,還有東方朔,一年換一個妻子的事情壓根不是傳聞,這特麼就是真的。
張遠瞭解之後整個人都驚呆了,那個羨慕嫉妒恨啊,他也想拋下心裡面的愚見這麼玩一玩。
這些人都算是新文人,治國沒有他們的份兒,但是在推動文學進展方面,他們起到了絕大的作用,而且這些傢伙心氣還高,劉徹偏偏還喜歡這些人。
太學當然雖然以經學教育為主,但是也不可能徹底的排斥這些不好經學的新文人,吾丘壽王人家還坐在太學丞這個位置上,杜縣縣令也是枚皋。
由此可見,劉徹還是希望太學能夠為他個人的喜好,培養出一些賦學大家,要是真能再培養一個司馬相如出來,效果肯定要比培養一千個好官在劉徹的心目中來的好。
因為這些新文人對經學不是很熟悉,加上還有那些賢良方正還有孝廉以及其他路子來太學的人也都要考試,張遠特地的將這些人全部設定成特長生。
按照他們來太學的路子,另外多增加一項考核,按照他們各自的成績,再額外加些分數。
這個額外的分數很高,因為張遠怕低了,這些人真的就全被刷下去了,刷下去了那就是在打郡縣官府的臉。
新文人要是刷下去了,那就是在打劉徹的臉,等於間接告訴劉徹,你喜歡的這些文人其實一點用都沒得,除了能夠迎合你的喜好。
張遠敢這麼做麼?
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