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歲考,冬日準備,春日開學。
這便是張遠心裡面想好的迴圈,不僅僅是因為公事,還有一些私事一直困擾著張遠。
卓文君一個月前就已經到藍田了,直接去了張府,沒有來杜縣。
張遠也是因為宗行中間回去了一趟,然後才知道的這件事情。
知道這個訊息還沒有幾天的時間,也就是說二十多天的時間裡,張府上上下下幾百號人竟然沒有一個人想要來杜縣告訴張遠這個事情。
這讓張遠一下子有些懵,本來還想回家體驗一下豐收的喜悅,被這麼一搞這心思就沒了。
秋日轉瞬就過去了,大漢迎來了在劉徹治下的元光五年。
十月份一到,丞相之位的歸屬最終還是有了結果。
最終花落平棘侯薛澤的身上。
張遠知道訊息之後鬆了一大口氣,歷史最終還是沒有太大的偏差。
在這幾個月裡面,韓安國代理了丞相的職務,順利的從田蚡手中接下來了所有的事情。
結果腳不知道怎麼就受傷了,劉徹這下子就改變了主意,任用平棘侯薛澤為丞相,韓安國因為腳受傷了就待在了家裡面。
這訊息對張遠來說算是天大的好訊息了,現在騎在張遠脖子上面的就三個人。
御史大夫張歐,丞相薛澤,跟皇帝劉徹。
其他公卿雖然權力要比張遠大一些,但是彼此之間都有要管的事務,也管不到張遠。
三公里面現在就只有兩個人,太尉之位還空著,現在這兩個人都是工具人,薛澤比張歐更不如。
最開始韓安國還是御史大夫的時候,張遠得面對田蚡韓安國劉徹三個人的壓力,現在劉徹雖然權勢更勝從前,不過面對一個人要比面對三個人好上太多了。
元光五年一到,張遠整個人開始連軸開始轉。
丞相換人了,官吏的選拔也可以開始了,太學的官吏人數從原本的幾十人一下子擴充到了三百多人。
同時還入駐了三個御史,這在大漢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發生。
大漢現在的監察機構有兩個,一明一暗。
明處的自然就是御史大夫府,暗處的就是劉徹的私人暗諜繡衣使者。
在大漢的疆域還沒有劃分成州的時候,刺史這個監察官自然是沒有出現的。
劉徹為什麼這麼做,張遠不知道,不過也在心裡面猜測了一些,估計是覺得現在太學開始往前大邁步,擔心脫離了自己的掌控,這才讓御史直接入駐太學。
明處有三個御史在,暗處還不知道有多少繡衣使者盯著太學。
每每想到這裡,張遠心裡面是無比的安定。
對,就是安定。
大多數事情不能直接告訴劉徹,那樣會顯得心機太重。
由這些御史跟繡衣使者去告訴劉徹,張遠的所作所為,效果就要好很多。
張遠又不想著推翻大漢的統治,也沒想著搞垮劉徹這個皇帝,心裡面只是單純的想要為大漢好,多一些人盯著自己還不用自己花功夫向劉徹表忠心,一來一去省了多少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