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本就沒剩下幾天,張遠等了沒有多長時間總算是過去了。
最先出現生機的地方仍然是從院子中穿行而過的這條小溪,因為溼潤綠色的青苔生出來了有許多,隨之而來的便是青槓樹林中的小草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蜀郡的冬天本來就不是很冷,春天又要比北方溫暖一些,這春來的恰到好處。
張遠的這處宅子雖然僻靜,但是周圍還是有幾處人家的,偶然之間張遠見到了有人在溪流中洗滌鐵鍋。
臨邛不比其他地方,在這裡縣令王吉是老大,老二就是卓王孫,大漢其他地方仿製鐵鍋的不在少數,但是張遠可以肯定的是在臨邛絕對沒有,而且也不會有鐵匠鋪犯傻把便宜的鐵鍋帶來臨邛銷售。
“大娘,您這口鐵鍋是在那裡買的啊?”
張遠蹲下身子對著這婦人問了一聲,張遠周圍的這幾家鄰居可沒有人能夠用的起卓氏鐵鍋。
“蜀味軒啊,不對,現在改名字叫卓氏鐵器鋪。”
這婦人只是非常隨意地回答了張遠的問題,張遠也不覺得她是在騙自己。
“您花了多少錢啊,之前我也想買一口來著,只不過一口鐵鍋要十兩金子呢,我這種人可買不起。”
婦人一下子站起身來,甩了甩鐵鍋上的水,還在張遠面前顯擺了一下。
“喲,我說少年人,你不會都沒怎麼出門吧,這鐵鍋早就降價啦。
我買的時候才用一匹絲帛就換到了。”
因為很多百姓家中沒有錢財,以物易物在這些商鋪之中也是能夠行得通的,而且卓家有對外貿易的業務,將這些換來的物品運到其他地方去賣,價值很可能都會翻上一倍。
“一匹絲帛?那好,謝謝大娘了。”
看來是熟鐵的產量提高了,那些鐵鍋該賣給勳貴的也都賣出去了,然後卓王孫改變了策略開始他真正普及鐵鍋的計劃。
張遠想了想,應該差不了多少。
不過鐵鍋的事情跟他已經沒有多大的關聯了,人家能掙多少錢那都是人家自己的本事。
看著遠處山上的積雪少了將近一半,張遠逐漸興奮了起來。
接下來可就要去深山尋寶了。
悠哉悠哉回到宅子中,又等了幾天,能夠感覺到氣溫明顯提升,張遠知道現在是時候了。
後元年二月,也就是公元前一百四十三年二月的第一天。
張遠麾下這十三名工匠雜工站的整整齊齊的排成了兩排,等候著張遠發話。
“諸位,公子我看近來天氣回暖,便想著要去龍門山踏青,可能要耽擱上兩三天的時間,你們就在家中等待便是,有什麼事情就去問老趙,讓他拿主意。”
趙叔一臉懵逼的指了下自己。
“公子您說問我?”
“對啊,問你啊,這院子還有第二個老趙?”
可能是趙叔這輩子都沒擔當過這麼大的責任,此刻竟然有些緊張,臉色也紅潤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