絀水邊上就是龍門山脈,蜿蜒的大山遮蓋住了整個蜀郡的西部,眼下冰雪消融那些萬年常青的松柏也開始褪去雪白的外衣露出了自己真實的樣貌。
這個時候正好是賞景的大好時機,這個時候比嚴冬之時要多上一抹綠色,也有江水在一邊奏樂。
天氣依舊寒冷,張遠是乘馬車去的望江亭,今天的聚會幾乎都可以確定是一次陷阱,張遠有可能在這裡丟了自己的面子,所以就沒有帶小清一同前往。
說是望江亭,但卻要比一般的亭子大上許多,估計是時常來遊玩踏青的勳貴比較多,才有了現在的這個樣子。
張遠到的不算晚也不算早,卓文君還沒有到,亭中只有四五個士子,他們已經半跪在案桌前嬉笑言談,看這個樣子今天應當不是什麼嚴肅的場合。
眾人見張遠從馬車上下來走進亭內,紛紛起身前來拜見。
建陵侯世子衛信給了張遠一枚玉佩之事,已經在臨邛成為了一樁美談,所有人都認為張遠只要脫離卓家這個商賈之家,日後的成就必然不會在這一隅之地。
只是客氣一下打個招呼,就能混個眼熟,何樂而不為,再說大家之前也都有過一面甚至數面之緣。
“張公子,沒想到你也來了,快請入座。”
在場的人都比張遠的年紀大,伸手不打笑臉人,張遠肯定也得把表面功夫給做到。
“見過李兄、王兄、趙兄、白兄。”
張遠入座之後,一旁伺候的僕役迅速將取暖用的火爐給張遠搬來了一個,見張遠沒有帶自己家裡的僕役,估計是組局的那個李兄,還特意吩咐了一名僕役時刻侍奉在張遠左右。
這些大家子弟一個個的都是人精,從小到大家中長輩行為處事的耳濡目染,讓他們早早地就懂得了什麼叫做人情世故,這一點張遠雖然是個現代來的穿越之子,但是還不如這些勳貴子弟做的好。
因為張遠入席了,他們早先談論的話題也從臨邛的奇事換成了長安城內的秘聞。
其實也算不得什麼秘聞,現在除了一些訊息實在是閉塞不同的地方,基本上都知道了建陵侯世子衛信跟姚丘侯家的小公子項景在竇太后誕辰之上獻上美味佳餚的事情。
這兩位侯府公子令竇太后在梁王劉武死後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大漢朝以孝立國,當今天子劉啟更是出了名的大孝子,當場就賞賜了兩位侯府公子每人萬金。
臨邛的人都知道,那讓竇太后走出陰霾的美味菜餚就是用了卓氏鐵鍋所制,而且出自臨邛,每個人說起這件事情都引以為榮。
雖然長安的那些貴人們不知道張遠是個什麼小人物,但是臨邛的人知道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就是張遠啊,現在聊起這件事情也是為了捧一捧張遠。
但是他們不知道張遠現在的心裡面都在滴血。
兩個人都賞賜了萬金,合起來都兩萬金,而且還不是張遠從卓王孫手中獲取的那千金一樣。
人家的萬金是一萬斤黃金,整整一萬個馬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