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得太激動,不住地咳嗽,忙端起水杯喝了一口。這時好幾位長官在下面摩拳擦掌,恨不得馬上出擊。一一九旅旅長馬萬發在下面說:“東北軍被鬼子打怕了,也打殘了,從公爺府、茅荊壩等地往西跑的全是潰兵……不過,那些潰兵呀,如果有人振臂一呼,一定會起而回應……
如果我們把他們收編過來,可以為我所用……”
孫軍長站起來,走到地圖前,接著說道:“關於與小鬼子怎樣打仗,我們這一路上也實在沒少說,想必諸位心裡也早有了算盤。我本人也沒少琢磨這件事,也盡和查副軍長、王參謀長議論了。從打韓處長到部隊後提出打打跑跑的打法,我們都沒少聽。到現在為止,有的長官抱定必死之決心,此亦是抗日精神之所在……
這兩天呀,我們也聽到了看到了,潰軍是不少,但我們也得到訊息,與鬼子血刃相拼的也大有人在,一月份秦皇島的榆關之戰,我東北軍第九旅就打得非常英勇,埋伏在街壘中,用大刀片近距離砍殺鬼子……但我想我們最應該考慮和提倡的,還在於怎樣保全自我之有生力量,多消滅鬼子。既是要這樣,就應該有一個好的打法。
可歸結來歸結去還是打不過就跑,就運動一下,跑出去尋機再戰,這種打法最適合與日軍作戰。我們在古北口召開軍事會議時,我也聽到有人在那打喳喳,也有不止一人提出與鬼子拼命。必要的時候與鬼子去拼命也是必須的,但是,我們還是要採用打打躲躲的戰法,讓鬼子死,而我們活著。
我們活著,才能再打鬼子,如果我們的命與他們拼沒了,還怎麼再打鬼子……”他又用手一指地圖,說道:“比如,日軍主力進攻岱王山,我軍在武器明顯不行的情況下,可留一部牽制敵人,主力撤出這裡,繞到背後去打他……再比如中原大戰時,皖西五里澗戰鬥,我軍就犯了死守一個陣地的毛病了……”
查副軍長也補充道:“這種打和跑,不是扔下陣地就跑,而是先敵一著,讓鬼子想不到,自己運動起來,到鬼子薄弱的地方去打。跑是謀略的實施……”
待查副軍長補充完,他似乎是在下一個決心一樣,接著說:“咱們就按這個打法吧,不排除與日軍拼刺刀,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就得劫他營,鬼子正在被窩裡,我們按在床上不正好宰他們……
我命令,一一八旅236團仍在八家、鴨子河一帶警戒,其餘主力隨旅部從下水地、紅廟子穿插過去,在岱王山到山水坡一線佈防,迅速構築工事,日軍茂木騎兵第四旅團可能會從此進犯,你們要狠狠地打,讓他們嚐嚐我四十一軍的厲害……”
一一八旅眾長官應聲起立,齊聲喊:“是”。他接著說道:“一一九旅239團仍駐守土城子和南大梁一線,一邊監視朝陽、建平方向之敵,一邊向赤峰南門警戒,其餘主力隨旅部迅速向哈達撲達、哈拉道口和八道灣方向疾進,日軍小磯國昭派出的熱南挺進隊已準備向那裡佯動,你們可以用夜襲的辦法,大量擊殺他們……”一一九旅眾長官一齊起立,齊聲喊:“是”。
孫軍長又命令道:“炮兵13團,在小南山駐防,14團在紅廟子駐防,各部須相機支援我兩方與日軍作戰的陣地,以壓制日軍火力,戰場形勢變化,炮位遠近,你們自己把握,不得有誤……”
炮兵旅的長官也應聲領命。
他又對做得離他最近的偵察營和獨立團長官說道:“獨立團和偵察營等部已經在城防北部構築工事,要迅速加固工事,擴大前沿範圍,警戒由紅山咀可能偷襲過來的鬼子……”王強團長和李之特營長應聲領命。
這邊會議剛接近尾聲,領了命的將領有的與參謀長王柱石交接事項,有的已匆匆而去,外面又來了許多人,都被警衛團給擋在了大門外。孫軍長這邊十萬火急,一概外人都不見。
李顧問看看一線將領都要走光了,就去對孫軍長說道:“孫軍長,咱們是來守這塊兒土地的,不與這裡的人打成一片,不好展開我們的後勤和軍需補給及輿論文化宣傳呀!”
孫軍長一邊接電話,與已佔領陣地的前方各部隊溝通事宜,調整部署,一邊與李顧問研究事情。經李顧問的提醒,他也連忙改變思路,說道:“要不您去接待下,看他們都是什麼來頭。”
李顧問平靜地說:“也好,如果有大人物,或者我處理不了的,您再出面。”兩人一笑,就這麼定了。
李顧問出去到大門口一看,人還真不少,都擠滿了。站在最前面的是報社記者,有好幾個,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道:“我們採訪一下孫軍長……”
待他們一看沒有立刻放他們進去的意思,很是失望,其中一位戴眼鏡的女記者說道:“孫軍長此時率軍直插赤峰,其勇堪表,其志可嘉,讓我們採訪採訪他……這樣的抗日將士最值得宣傳,同時宣傳他,也好激勵熱河各界,同心抗日……你最應該先放我們進去了……”
李顧問聽他們說得在理,但儘管有理,孫軍長有沒有時間,他肯不肯見,還得他說了算。就派了一個勤務兵去如此如此向軍長說一下,看他意下如何。
孫軍長本來就對記者沒什麼好印象,當初東陵盜寶時,就是這類記者,胡寫爛寫,推波助瀾,把事情弄得沸沸揚揚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大軍剛到赤峰,戰端已開,戰事迫在眉睫,一一七旅在北邊已和日軍大打出手,這邊的部隊也已經接上火了。再說赤峰保得住保不住還不敢說,哪有時間見他們?就對那名勤務兵說道:“傳我的命令,告訴警衛營,本軍長軍務繁忙,一律不見……”
這幫記者沒詞了,本來是懷著一腔熱情想宣傳抗日,哪成想碰了一鼻子灰,都說抗日名將太不近人情,大失所望地被士兵們帶到遠處去了。李顧問很理解這幫記者,又派勤務兵與他們談,明日孫軍長要參加歡迎大會,那時說不定能採訪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