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命令王參謀長打發司令部的一名參謀,帶領一個排,回四合永號一房子,開臨時兵站,以接待過往部隊……他才與眾長官打馬向馬蓮道梁頂衝去,真是擔重馬蹄疾,任遠人心齊呀。
丁旅長、韓處長和李科長,帶著學兵團的一個班,打馬向北追趕自己的部隊,他們三個人一路上商量了好多打法。如圍點打援……如誘敵深入……
他們一行人,追到龍頭山村,終於追上了旅部。丁旅長一邊走一邊向旅部其他長官傳達了軍部派韓處長、李科長帶一個學兵班加入117旅的決定。同時也向各級長官傳達,日軍行動囂張,戰場已西移……司令部所有長官、參謀和副官,對韓處長、李科長和學兵班的加入,都倍感高興,非常歡迎他們的到來。
2月27日晨,前鋒團233團六營,已經開到新撥。
過了馬蓮道梁,東坡是一大片房子,原來那裡是一大商號,叫廣德號。東家差下人在門口燒了大鍋的茶水,供將士們飲用。孫軍長和李顧問等人也下了馬,到跟前要點茶水喝。喝完水,謝過東家,離了廣德號,過了銀鎮,向克勒溝奔去。
克勒溝,原國民黨圍場縣縣黨部所在地(糧捕廳)。對這個地方,李顧問是知道的。這是他組織建立的熱河和察哈爾七個縣黨部之一。國民黨一大以後,他受孫中山先生的委託,在北方幫忙建立國民黨組織。他首先派共產黨員陳鏡湖和韓麟符等到熱河建立國民黨縣黨部。陳鏡湖、韓麟符和於方舟等曾先後奔走於熱河各地,克勒溝是他們組織建立的第一個國民黨縣黨部。
學兵團負責人劉闖對這個地方還有一點印象,丁字形的大街沿街都是店鋪。當年圍場縣黨部就安在丁字街的南頭……可今天熱北戰事太緊,他們都無暇顧及現任縣長是誰,只匆匆向南邊望了望。只這一望,他便看到了一個熟人,他是自己北大的同學靳開權。
兩人四目相對,幾乎是同時認出了對方。沒等他下馬,靳開權上前握住了他的手……靳開權也是國共雙重身份,但在這做縣長的公開身份當然是國民黨黨員。劉闖下馬徐行,靳開權就並肩送他,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只能以這種方式相見。沒有時間互訴離別之事,劉闖只把自己被韓麟符招進學兵團,及此行的使命向他進行簡單的介紹,並相約如四十一軍抗戰失利,到這裡暫避……
他也告訴了他李錫九先生也在隊伍裡……李顧問曾是他和靳開權的入黨介紹人。靳開權把劉闖送出街,兩人互道珍重,舉手道別,劉闖託靳開權幫忙為輜重團籌集軍需……
後勤人員在克勒溝鎮稍稍補充了給養,大部隊沒做停留,沿大道走黃家店、圍子和山嘴,很快到達圍場縣東部重鎮朝陽地。
朝陽地就是一塊向陽的大平地,小鎮也沒多少人家。山間的這塊平地,有高員外幾十頃,有克勒溝白家幾十頃,大慶永朱家幾十頃,剩下的都是金生泰國大東家的了……
朝陽地西邊還有一個小村,叫西地。朝陽地南邊有一條河,叫青羊山河。河南岸有一座兀立巍巍的高山,海拔四百米左右,因古代山上有過青羊而得此名。青羊山有過很多傳說,清初康熙帝打圍曾多次在山下歇腳,為它的巍峨和峻峭所打動,封它為一座神山。緊鄰河北岸還有一個小村,叫花翎。
當年康熙在此曾碰到一個姑娘,她長得太美了,康熙見了以後就心猿意馬欲罷不能,遂召為妃,立即賜予一支頂戴花翎……
這些事都是靳開權縣長對孫軍長大略介紹的,孫軍長當然對歷史和傳說不感興趣,他只關心靳縣長帶來了多少棉衣和物資。靳縣長一來為抗日大軍送點棉衣,二是趕來看看自己的老師李錫九同志。孫軍長也無暇欣賞青羊山的雄姿,謝過他之後,匆匆告別,向東而去。
軍部很快過了朝陽地,向東二里許,有一小城,叫金生泰。這是國百靈大東家的商號,整個小城分東西兩部分,西半部分佈著住宅、當鋪和雜貨鋪等;東半部整個是一個燒鍋坊。夯土築成的小城,南北寬二百米,東西長五百米。牆高一丈五,牆厚上寬一米二,下寬一米六,上面能通行一輛驢車。四個牆角各有炮樓一座……
孫軍長和司令部人員就停在路邊,時間已要接近中午,他們剛要決定在此吃中午飯,只見從金生泰西門出來一些人,都挑著挑子。走近了才知道,都挑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是給大軍送飯來了……其實一早晨他們就在路邊放了茶水和熱湯,許多人正在殷勤的伺候著。
國大東家也來到路邊,他沒來得及打聽誰是長官,放下文明棍兒,忙著幫下人們去給軍人們盛飯。國大東家能言善辯、白手起家的事,剛才靳縣長已向孫軍長介紹過了。其實劉闖當年來克勒溝時,也聽說過他。眾長官就都欣賞地看過去,當然既是看國大東家和不遠處它的小城,又是欣賞那些端茶送飯的忙碌身影。
只見國大東家個子不算很高,大約有一米七,戴著員外帽,圓臉盤,白面書生一般。一身黑段子棉袍,足蹬青底靴,好一個大東家。有人上前為他們介紹,互相連連施禮,都不斷客氣著。國大東家為他們在這危亡的時候,還直插赤峰抗日,佩服不已,讓賬房奉上大洋五千……孫軍長也感他仗義為國,送他大槍十支……並表示如能殺回,一定再表謝忱。
他與眾位長官雖是一面之緣,但打鬼子保家衛國的心,是相通的……
由於天太冷,越往北走更冷,部隊行進速度慢下來。為了禦寒,有人必須停下來,找牆角避一避。國大東家又送了幾匹棉布,還有一些棉衣……
各部隊輪換著用飯,吃飽了,喝足水,立刻前行。過了石泉河村,黃窩鋪村,往東是小喀喇村。再往東過羅圈背河,還得翻蒼蒼壩梁。原打算27日儘量開進赤峰,看來是無法實現了。
大部宿營在猴頭溝村一帶……
118旅和炮旅18団,輜重團一部,宿營於初頭朗和東山嘴一帶。
119旅和教導團大部,宿營於牛家營長。
117旅和特務團,獨立團一部,通訊營一部,從新撥直到五營子,一邊補充給養,一邊換上戰馬,已經不像原來的部隊,因為都穿上了白茬皮襖,或披上了羊皮。丁旅長、吉副旅長、張參謀長、韓處長和李奇等旅部所有長官參謀,在牧民的蒙古包裡,召開一次軍事會議。
會上決定,27日宿營哈達黃窪,明日一早,趕到溝門店和道口一帶,然後展開隊形,向巴林橋攻擊前進……
從新撥、御道口到五營子起,從牧民手裡購置大量的馬匹,不會騎馬計程車兵,由牧民臨時教一下。晚上,部隊附近的牧民沒有那麼多蒙古包,有的部隊就宿於樹林和溝幫子,人與馬擠在一起取暖。又不能點火,只能忍著。讓將士們深深地領教了熱北的倒春寒。
韓處長的提議下,許多長官下到連隊看望士兵,並安排學兵團的戰士不斷下去鼓勵士氣。好多士兵凍壞了腳,有的還凍掉了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