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灣村。興洲河與灤河匯合處。
四十一軍117旅於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上午十時左右,陸續到達灤平縣張百灣村西的興洲河南岸。興洲河發源於灤平北的豐寧縣鳳山,水量豐沛。它再往前流五百米就與從金溝屯村流過來的灤河相匯,併入灤河,一直向東流去。兩水相交處,形成一個大大的水灣,水面平展,水天浩渺。
興洲河流到這裡,水面雖沒有水灣處寬闊,卻流的相當急,浩浩的濤聲很遠就能聽到。
旅長丁伯廷,副旅長吉占文,參謀長張永太,研究決定,三個主力團和軍部特務團、獨立團等部沿途邊走邊休息,戰士們已累的不行,迫切需要歇歇腳。
特務營、偵察營和獨立營等隨旅部一起行動的直屬各部此時行進在比較靠前的地方,於是旅政訓處給他們做了一下動員,讓他們再加一把勁兒,趕到河邊。他們趕到後分頭行動,一邊到南岸山坡砍樹搭浮橋一邊試圖找船隻,還有的戰士試著泅渡。因為是早春天氣,這個地方還很是寒冷,泅渡的戰士試了幾次都不行。
吉占文副旅長親自來到河邊,他看到河水流的很急,兩岸還有很寬的冰未化,河面足有三丈寬。他就命令各部加快行動,獨立營戰士上山砍樹,特務營戰士搶搭浮橋,偵察營戰士向上下游尋找船隻。
浮橋正向前搭的同時,偵察營的戰士在上游回民村找來幾條船,他們一提是北上抗日的部隊,又見他們不拿不搶,態度很是和善,老鄉還是很支援的。
此時一邊走一邊休息的三個主力團等部,體力漸漸有所恢復,也陸續集結到了河口附近,剛好浮橋搭完。張永太參謀長站在河邊,指揮各團各部依次走上浮橋,過河而去,也有部分戰士坐小船渡過,有些南方戰士會划船,此時派上了用場。
117旅過了興洲河以後,留下特務營的一個排,在此等候後面的大部隊。全旅迅速沿往北通往金溝屯村的土路迅速開進。路兩邊是大片的稻池,早春三月,還留著陳年的舊跡。稻池在春寒中像一頁一頁翻開的書,顧自在那展示。戰士們只顧趕路,長官們也無暇看一眼稻池連片的春色,抗日的烽火緊啊,壓的每個軍人的心上都起了烽火,怎就一個烽火連天才能形容得了?
大約走了七八里路程,前面村莊叫下豬店村和上豬店村,道路再往前是沿灤河西岸和西山根北行,前面村莊叫柳家臺村,偵察營的戰士已開到了那裡。丁伯廷旅長與吉占文副旅長決定,在上下豬店這一帶吃午飯。如果再往前走,過金溝屯和灤河沿兩村莊後,還要強渡灤河,所以全體官兵必須在此用飯,以補充體力,為渡過灤河做準備。
由於地方窄,儘量不踩踏農田,233團也開到柳家臺村停下,234團、235團、軍部特務團、獨立團以及旅直屬各部在上下豬店一帶依次停下,各炊事班都埋鍋做飯,鍘草餵馬。
灤河流到柳家臺這塊是從北邊過來的,到了上下豬店村南王帽山根兒,就折而向西,繞到王帽山前在張百灣村北接納了興洲河後,又折而向東。上下豬店村至南面的灤河之間,大片的稻池,多數都是張百灣村大地主劉敬武的田產。
部隊在興洲河口過河時,張百灣村的老鄉兒及西邊喇嘛洞村、東苑村、西苑村的老鄉兒都遠遠地站在河邊看熱鬧。早有人把過兵的事告訴了大東家劉敬武。地主肯定有錢有糧,最怕過兵過匪的,他開始一聽到此事很害怕,又想起一九二四年有革命黨人要在喇嘛洞村和張百灣村搞暴動的事兒……
有下人又回來說那些兵過河往金溝屯方向去了,他才稍稍放下心來。可又惦記著此事,就穿好衣服走出院子,想去看個究竟。他這一出門正碰上幾個偵察營的戰士尋找渡船,也有的戰士到村裡買東西,看他們公買公賣與以往過的部隊不一樣,他就與他們搭訕起來,得知這支部隊是北上赤峰抗日的先頭部隊,趕著過了興洲河、灤河和榆次梁向赤峰開進。
他也是識文斷字之人,從小涉獵詩書,東北被日本人弄的慘不忍睹,山河破碎,他也早就聽說過,而且相當關注。一看這些人是抗日去的,又穿的相當單薄,就有點熱血上湧。到了河口從人縫兒中往那一看,士兵急急過河北進的樣子,根本不像以往過的兵那樣,哪管是稻池還是馬路,踩你沒商量。
他急忙返回家裡安排下人趕緊做飯,還有豬肉燉粉條子。他算計著天要晌午了,這些兵長途行軍肯定餓了,到前面一定要吃飯,所以算計著甭打招呼了就趕緊做了送去吧。
正當炊事班點著火準備下米的空,大管家劉尚帶著一些人挑著飯菜趕到了下豬店。
戰士們開始看他們挑著東西還以為是做買賣的在趕路,235團就參加過東陵盜寶,其中一些老兵油子就跟土匪差不多。他們看著這些挑擔的人,還笑他們這些做買賣的怎麼敢與當兵的爭道?怎奈現在長官們一再強調紀律,各團都設了政訓處,還有學兵團的人在場,倒是不敢造次。
正當大夥大眼兒蹬小眼兒看著他們時,大管家劉尚說話了,他一拱手說道:“哎,各位軍爺,我家劉敬武劉老爺讓我給你們送飯來了……快快,往前挑幾挑兒……”
大夥如夢方醒,待那盛著飯菜的食盒一開啟,一股豬肉燉粉條子和白米飯的醇香,飄散開來。真是聞到飯菜香和尚也跳牆啊,各炊事班的爐灶都停下了開始吃飯。這一下可為117旅等部節省了時間。
235團團長趙文林趕緊過來同為首的劉尚管家表示謝意。劉尚呲牙一笑說:“軍爺們,別謝我,這是我家東家劉敬武老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