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我的導演時代> 第321章 愚蠢至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1章 愚蠢至極 (3 / 3)

正式上映一天就超過了七天點映的票房,看過電影的人多了,網上對於《我不是藥神》的討論、評價也越來越多了。

“很久沒有,這麼經典的國產電影了。”——人民日報這僅僅十四個字的評價已經足夠說明電影的優秀了。

“《我不是藥神》剪輯流暢,鏡頭語言乾脆富有幽默感,影片有笑有淚,還有思考,在生活小細節的層層推進下,李謙導演將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無甚波瀾的生活帶到了更為深遠的一步。”

“《我不是藥神》不僅是一部完成度極高少見的國產現實主義電影,同時也是一部用誠意來打破所謂制度壁壘並靠規矩的拍攝手法來贏得觀眾的作品!”——來自南方週末。

這家媒體李謙好像有印象,去年鬧了個大笑話,新年獻詞的頭版竟然寫了“2000年前大禹治水”,直接把人家大禹給穿越到漢朝去了。

封面眾志成城這個“城”字也寫成了誠意的“誠”,紙媒可是有校對的啊,以為寫網路啊,到處都是錯別字。

不過這種低階失誤也是基操了,李謙記得有一部電視劇裡,背景是西漢,皇帝在考教皇子的學業,結果皇子當場背起了三字經。

還好只背了前幾句,要不然背到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這裡,屁股都要被皇帝老子開啟花。

好歹是編劇,文化人啊,這都不知道。

看名字就是南方系的媒體,誇《我不是藥神》的同時,暗諷了光電一波,所謂制度壁壘,還有規矩的拍攝手法,不就是諷刺嘛。

雖然,這麼說好像也沒毛病。

不管哪家媒體,基本上通篇清一色的讚譽,李謙翻了又翻,鮮有批評電影的。

“只願世間無疾病,何愁架上藥染塵。”

嗯,這位觀眾還挺有文采的。

觀眾評價和影評人也是如出一轍,不過也慢慢地開始談到了電影的一些核心問題了。

“李謙用喜劇手法照亮的社會現實,《我不是藥神》在前半段以忍俊不禁的幽默引人入勝,後半段則張弛有度的在法律、利益、生命三者間構建起了一個催人淚目的核心,面對要價高昂的救命之藥,徐徵所飾演的平民小販從逐利到救命的蛻變,形成了電影誘人共鳴,直擊心靈的力量。

那麼是誰造成了這樣的人間悲劇?是病魔,更是電影中一句令人不願相信卻又尤為赤裸的臺詞,“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藥能續命,可面對高達萬元的天價藥物,相信沒有多少普通人能承擔起如此高昂的治療費用,但在生命面前又有多少人甘於放棄求生的慾望?

所以才有了電影中的程勇,才有了《我不是藥神》這樣一部電影。我們不可能奢望每一個人都變成富翁,但國家對國民的健康卻應當盡到更多的責任,國家制度的最佳化完善才是打破利益與生命僵局的最終利器。

如何在保障現代醫學進步的同時,讓普通人同樣能享受現代醫學的成果,是一個在當下國內極難攻破的社會問題,但同樣也是為政者的社會使命,願有一天程勇這樣的“藥神”不再需要出現,更願貧窮不再是生命的原罪。”

國家制度的最佳化完善,才是打破利益與生命僵局的最終利器,就是這麼個道理啊。

“希望國家看得見吧。”

李謙搖搖頭,關上了電腦。

“怎麼了,電影大賣了,還好端端地嘆什麼氣啊?”

在廚房裡一通忙活的佟莉雅把早餐端來面前,不解道。

“沒什麼。”李謙搖搖頭,又道,“丫丫你說假如《我不是藥神》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引發了全社會的輿論關注,能不能引起上面重視醫藥行業的問題?”

反應社會問題的電影多的是,王保牆主演過一部《盲井》,講述專門有一批打工者,去忽悠其他打工無門的外地工人認作親人,帶到煤礦做工,在井下工作時製造“安全事故”將“親人”殺死,再找礦主私了拿賠償金髮財的故事。

這種事在某些地方不少見,電影雖然被禁了,不過在全國的縣城、農村都有很大影響,以至於有些地方在村裡年輕人要出去打工之前,都集中帶到鎮上或者縣裡的錄影廳裡,讓他們看一遍《盲井》,以防碰到這種事情。

但是,這種事依然屢見不鮮,現如今的電話詐騙這種伎倆都有人信,別說其他的了。

可惜政府看不到,試想一下如果那部電影能夠上映,並且票房大賣的,引起了社會輿論。

那煤礦老闆肯定會更加小心別被坑了,政府說不定會更注意煤礦的監管制度。

佟莉雅多少知道些李謙的想法,她想了想道,“應該看的到吧,現在網上到處不都在說這個嘛,人民日報都發聲了呢,而且你已經做的足夠多了,政府會不會注意,也不是你能決定的。”

是啊,該做的都做了,但願能有一丟丟用處。

李謙笑道,“吃飯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