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離主要觀影人群太遠了,沒感覺,自然就賣不出票房了。
也是導演壓根沒想過讓年輕觀眾理解,沒有為票房想過,就是拍給特定人看的。
因為《建黨偉業》、《變形金剛3》的早早定檔,這個暑期檔七月份也沒什麼片子,不過倒是有一匹黑馬。
楊蜜主演的恐怖片《孤島驚魂》上映半個多月,票房已經突破八千萬了。
八零後小花旦單抗的小成本恐怖片,票房高達八千萬,也讓業內側目不已。
這個成績,可是幾大花旦都沒有過的啊。
趙微、周汛、樊彬彬、黎彬彬他們倒是有大賣的片子,但是小成本、沒有大導演、其他大明星加盟,單抗八千萬的片子,是一部都沒有。
也就只有佟莉雅了,《超時空同居》投資低,導演、演員除了客串的徐徵之外沒名氣,大賣1.8億。
不過,這是靠電影本身。
《孤島驚魂》可就完全是靠楊蜜了,在電影一片差評,逗瓣連四分都沒有的情況下,大賣八千萬,簡直了。
電影其實也算挺新穎的,一群人去一個遠離塵世的孤島,參加一檔節目獎金高達百萬美元的節目。
和《絕地求生》有異曲同工之妙。
內容也和片名一樣,果然很驚魂,最驚魂的就是前往孤島時楊蜜暈船吐的時候按胸口....
別說驚魂了,改名《孤島銷魂》都沒問題。
《孤島驚魂》也是少有在網上有不小的動靜的電影,在《變形金剛3》和《我不是藥神》中擠出了一點空檔。
不過,霸佔整個網際網路的依然是《我不是藥神》,哪怕《變形金剛3》也無法相比,畢竟是好萊塢電影,還以汽車人為主,沒什麼好說的。
《我不是藥神》網上討論的正火熱,逗瓣評分評分高達9.2分,創造了近幾年的國產電影新高。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在逗瓣拿到這個分數,即便只有少數人看過電影,也不影響在網上的動靜。
不過,即便這樣,也還是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李謙就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比較有名的影評人週文,從上星期五開始,已經連著發了好幾個批評電影的微博了。
昨天各大公司就停手了,水軍都撤掉了,這個人還在罵《我不是藥神》,真是越演越烈,開始髮長文了。
李謙饒有興趣地看了看。
“藥企背鍋,朝廷脫責,大眾狂歡,至於病人是不是繼續受苦受難,不知有否有人關心,反正影院裡抽泣一片,大家都覺得自己特別善良和慈悲—題記”
喲,還挺正式的,寫個影評題記都來了。
李謙很是意外,接著看下去。
“細數《我不是藥神》三宗罪,一價值觀扭曲,道德綁架。
電影不是解藥,至少應該客觀呈現問題,公允的展現各方面臨的困境,留下空間給公眾思考討論進而推動進步,而片中用流氓無產者打秋風的立意將製藥廠設定為反派,將製藥廠化身為冷血資本,道德綁架控訴藥廠逐利。
藥廠代表第一次出場被扔糞便,另外一次在參加公安會議迫不及待提出抓捕方案,一個冷酷一個猥瑣,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各個有血有肉有哭有笑,對比藥廠的角色比機器人還機械。
第二玩弄觀眾同情心,賣慘煽情有市場,慘煽情好賣錢,電影必定能感動很多人,哭倒一片人。被煽情感動的流下眼淚之後,就變得善良了。大眾喜歡簡單邏輯,不願意思考複雜的現狀。
社會矛盾不是一部電影能解決,拍一部爭議話題的電影,為了觀賞性賣慘煽情無可厚非,只是數鈔票之餘是否應該多些責任感?
選擇性忽略客觀事實,抹黑先進科技生產力,用人們的同理心和同情弱者的心態賺票房,電影公司拿獎數鈔票,觀眾齊聲聲討邪惡的醫藥逐利資本,朝廷順便在電影裡再做個好人,光電滿意,稽核部門滿意,皆大歡喜,然後呢?
第三......”
“這人厲害啊。”
洋洋灑灑上千字,看的李謙頗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