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萊塢是堅信,光電是為了保護國產電影才這麼幹的。
“《阿凡達》在華國飛得正高,卻被光電剪斷翅膀。”
華爾街日報甚至在頭版給了《阿凡達》這樣一個標題。
不過光電電影局副局長張洪森給出瞭解釋,提前下線的只是2D版,且其下線符合市場規律,由於2D版《阿凡達》票房並不高,造成“3D版買不到票、2D版不飽和”的現象。
至於被問到是不是為了給中影投資兩個億拍攝的人物傳記電影《孔子》讓路,張洪森也否認了,說《孔子》又不是3D,和《阿凡達》不衝突。
就算光電這樣說了,但是外界的懷疑還是無法消散。
《阿凡達》22號星期五,從60%的2D銀幕上撤出,正巧這一天《孔子》上映。
要說巧合,正好是同一天,那也太牽強了。
撤掉了過半2D排片,《阿凡達》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第三週沒過兩億,只拿到1.97億,三週破七億。
《孔子》接手了《阿凡達》空出的排片,三天拿到3800萬票房,也算是很不錯了。
不過這部成本高達兩億的古裝大片,口碑卻很一般。
孔子,華夏曆史上不可不談的一個人物,聖人之名流傳千年。
可惜,電影裡沒有把孔子展現出來,他的理想、精神世界、反思、展望、心態、政治主張等等都沒有。
劇情選擇上也很失敗,孔子墮三都都有了,竟然沒有誅少正卯這麼精彩的劇情。
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原本是為實現政治理想而艱苦奔波的十四年,落在電影裡卻是一片空白,彷彿孔子在那十四年裡,並不是主動謀取事業,追求理想,而只是被動的四處遊蕩逃竄,無所事事,碌碌無為。
至於子見南子這場戲,也沒有觀眾想象中的精彩,周汛也沒有撐起一個才華、美貌、野心兼具的南子,服裝更是雷人。
不過有這麼多排片支援,破億應該是有希望了,至少比上週上映的《鄰家特工》強。
《鄰家特工》這周也因為《阿凡達》從2D銀幕撤離而受益,單週拿到2600萬,十天總票房4200萬。
程龍最擅長的動作喜劇,拿到這個票房,無疑是一種失敗。
不過《孔子》在一片吐槽聲之下,也讓這部電影再次引來爭議。
《阿凡達》從2D銀幕撤下,要是換上一部精彩的國產電影,觀眾們也沒什麼意見,他們本身就是要看3D的。
但是,換上的電影並沒有多好,這就要捱罵了。
不光是光電、中影,《孔子》也被連帶著罵上了。
但是,這時候一大批國內電影人開始叫屈了,說《阿凡達》的上映,造成賀歲檔一眾國產電影票房慘淡,呼籲相關部門給賀歲檔接下來的幾部電影給予相應的照顧。
連12月份票房慘敗的《風雲2》、《刺陵》都被拿出來了,好像沒有《阿凡達》,他們還能後期發力,票房大漲呢。
《三槍》沒過兩億,也被歸咎於《阿凡達》。
《十月圍城》破三億無望,也是《阿凡達》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