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管他呢,邀請了李謙就去唄,也是個挺有名的學校了。
而且吧,學生們還是比較單純的。
一開始,就有個女生一臉嚮往地問李謙,世界上真有電影裡這種幾十年不相見,卻能時時刻刻把對方裝在心裡的愛情嗎。
他們也不談什麼大道理,更多的是關心電影裡的劇情和細節。
“李導您好,我特別想知道,電影裡專門用了一段劇情描寫馬清揚和馬化乾,是為了什麼呢,感覺和前後那些大事件的劇情有點格格不入。”
“其實,就是作為商業的代表,很多人說90年代就是風口浪尖上,那個時代有很多行業發展迅猛,不過我覺得網際網路行業更貼近這個時代,畢竟這也是如今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了。”
要說真話的話,那還得是純粹調侃一下二馬,換了其他人,李謙還真不知道有什麼特別搞笑的事。
總不能拍牟其中要把喜馬拉雅山炸一個口子,改變西北氣候,變成江南那樣的魚米之鄉吧。
這個故事,當年牟其中投資《甲方乙方》的時候就和馬小剛說了,然後就用到了《不見不散》裡。
“李導您好,那個鐘錶匠後來就沒有出場了,造出這麼一個逆時針的大鐘,男主角正好和大**同誕生和落幕,鐘錶匠到底是有什麼意義呢?”
“就和鐘錶匠所說的一樣,他希望時間倒流,戰死的孩子們能夠回家,過完他們正常的一生,你可以把他看成千千萬萬個父母的縮影。
而男主角,就是那一個個父母期盼歸來的孩子,只不過用了另一種神奇的方式,過完了他完整的傳奇的一生。”
“那個被雷劈的老人有什麼寓意嗎?”
“那只是男主角生命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裡的一個,我們都在經歷自己的人生,有各自的歡喜和失落,小幸福和大悲傷,同時也在提醒我們,不管怎麼樣,活著就有希望,只要沒到最後一刻,一切都還不一定呢。”
“李導您好,我是您的忠實粉絲,也看了很多您訪談的話,我發現相比其他的電影,在《返老還童》戲裡戲外,您談了很多關於命運的理解?”又一名學生站起來,不過這次沒說劇情了。
李謙想了想,嘆了口氣,“現在網際網路發達,大家發出聲音的渠道和方式也多了,所以我在網上也看到過各種各樣的聲音,不知道為什麼,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悲觀了。
不管是對生活還是對愛情,當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平凡和普通,隨閱歷的增長,看到了這個社會不公和人與人之間遙遠的距離,理想與現實之間巨大的差距澆滅了一腔熱血,開始變得麻木不仁,開始痛苦、怨天尤人。
在座的大家有些人走入社會是肯定會經歷這些的,也是大部分年輕人都會經歷的,而我只想說一個道理,如果把那些所有的外部因素,已經發生的不好的事,這一切看做命運的話。
那未來的每一段時間,就是每個人打破命運的機會,少去埋怨現實,不要讓自己麻木,保持生活的激情,一切都還皆有可能,一個人都能被閃電劈七次,還天天樂呵呵的,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就此沉淪呢?”
老生常談,已經講過一次的東西了。
這些話,網上大部分人都是當成雞湯的,和大部分雞湯一樣,初看有些觸動,可是轉眼就會忘記,只會少部分人才會真正聽進去。
......
一路接著南下,繼續這樣枯燥的生活。
一天天過去,《返老還童》上映的第二週也順利過去。
整個第二週《返老還童》一共拿到10.4億。
七天10.4億,單週破十億!
雖然業內對票房已經習慣了,在所有人看來,破二十億幾乎是穩穩的了。
可哪怕是如此,看到《返老還童》第二週破十億,上映十一天總票房已經達到了駭人的17.73億,還是讓人心驚擔顫。
至於《太平輪》和《匆匆那年》,就算前者把鍋丟給了投資方,吳宇森博取了一波同情,票房有所上漲,也無濟於事,還是吐槽佔大多數。
至於《匆匆那年》,同樣一堆的吐槽,說這片子淨打架了,男主打,男主打完了男配打,男配打,男配打完了大家組團打。小菜館裡打,小菜館裡打完了溜冰場打。
還有說電影裡的學生除了不讀書,其他的全乾了。
都掀不起什麼浪花來,壓根沒什麼人關注。
整個電影市場,好像就剩下《返老還童》這一部電影了一樣。
17.73億,距離20億也只有一步之遙了,恰好星期四《一步之遙》也要上映了,真是特別的緣分啊。
星期一、星期二,《返老還童》兩天裡又拿下1.57億,總票房來到了19.3億。
正正好,星期四午夜0點,《一步之遙》開啟了零點場,而星期三的票房也準時出爐了。
7200萬,《返老還童》在第14天單日拿下7200萬,總票房來到了20.02億。
內地影史第一部破二十億票房的電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