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的米粒堅,在數字領域北美總部觀摩特效製作過程的郭凡,滿臉振奮和激動。
三年之期...不管多久,郭凡來好萊塢學習的日子快要結束了,即將回國大展身手,拍出第一部國產科幻大片。
原本那麼巨大的投資,郭凡還有點心裡打鼓,可是如今內地市場的天花板即將被李謙拔高到二十億以上,能夠承受的成本也更高了。
......
各大導演們,興奮、激動、失落者都有,也有很緊張的,即將有電影上映的江文和吳雨森就挺緊張的。
江文還好,吳雨森雖然對自己的電影很有信心,但是看到《返老還童》如此爆炸的票房,心裡還是七上八下的。
還有三天《太平輪》就要上映了,吳雨森也在不斷地東奔西跑,為了電影宣傳。
作為同檔期的對手,吳雨森也免不了要被問到面對《返老還童》如此強大的對手,有沒有信心。
“當然,為了《太平輪》這部電影,我前前後後準備了四五年,精雕細琢,就是為了能夠讓觀眾滿意。
這個故事發生在時代轉折之際的宏偉戰爭,戰爭中折射的複雜人性,不僅僅是《泰坦尼克號》那一場單純的海難。
《太平輪》的悲劇發生時華國正經歷著幾百年來最大的一次變局,所有人都憂心忡忡,前路彷徨,沒有人有心情去關心這艘超載輪船上的千餘條性命,災難不過是一鍋沸水中的一朵小小氣泡,轉瞬即滅。
這種亂世之中個人命運的渺小,不論是將軍還是小兵,醫生還是妓女,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被世界推動著,與自己的目標背道而馳......”
吳雨森按照慣例,自賣自誇了一番,而且相比之前一直宣傳東方《泰坦尼克號》不同,乾脆直接就說《太平輪》比《泰坦尼克號》更有深度了。
沒辦法,東方《泰坦尼克號》好像觀眾不是非常感興趣,只能大膽一點宣傳了。
接著主持人問起《返老還童》裡有不少戰爭戲,而《太平輪》也是如此,作為國產商業片少有的出現大規模戰爭戲,問吳雨森怎麼評價。
這幾天次次採訪都問他怎麼評價《返老還童》,吳雨森也有些反感了,加上本身就對李謙很不爽,這次又是對手,索性不再說場面話了。
他微微一笑道,“《太平輪》請了全球頂尖的特效團隊來拍攝戰爭戲,我可以說就戰爭場面來說,絕對是世界一流的,目前國內的戰爭戲還是有些差距的。”
國內戰爭戲有差距,《太平輪》世界一流,這就差直接說你們都是垃圾,勞資最強了。
主持人眼前一亮,這不就是他們節目想看到的,於是繼續追問。
吳雨森接著道,“其實《返老還童》我也看了,跟我印象中的北棒戰爭差距很大,尤其是兩軍的那三場交鋒,你來我往,第一次志遠軍勝利了,緊接著第二次米軍贏了,第三次志遠軍又勝利了,看起來是兩個旗鼓相當的對手較量,可是事實上志遠軍是遠遠要弱於米軍的。
而且,電影中並沒有能表達出志遠軍的強大之處,立不住這個觀點,一群普通計程車兵裡除了張益扮演的狙擊手之外,沒有特別厲害的。
找不到任何能支撐的地方,而我看過一本米軍的回憶錄,裡面一名米軍戰士回憶說,當戰爭打響的時候,總是能看到四面八方、鋪天蓋地都是無數的志遠軍戰士,這才是志遠軍最大的優勢,人海戰術不計犧牲淹沒對手。
一場以弱勝強,依靠無數犧牲換來的奇蹟,被電影描繪成了兩個同水平對手的戰爭,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我們應該尊重歷史,不能只顧自己內心的虛榮。”
......
吳雨森這番採訪,立馬就被原封不動地放到了網上,文字和影片都有,也引起了眾多影迷的關注。
雖然他這幾年沉寂了,不過好歹也是當年的國際大導演,執導過A級大製作的導演。
再加上八九十年代那些經典電影,吳雨森的名氣在華語導演圈裡,輕輕鬆鬆能排進前十,也是大眾非常熟知的導演了。
而在媒體的新聞上,就變成了“吳雨森痛批李謙虛榮愛幗,戰爭戲不尊重歷史。”之類的了。
李謙當然也看到了,也不知道吳雨森哪來的底氣說戰爭戲,他懂個錘子的戰爭,《太平輪》的戰爭戲拍的跟狗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