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觀眾會看到,某個在好幾部劇裡演的很好的演員,上節目了突然一下演的什麼鬼玩意,可是下了節目去了劇組,其實演的還行。
李謙也沒有安排人人去回應這種洗白,這個時候不應該講道理,一棍子打死就是對了。
流量偶像當然可以做演員,可是想做演員,以他們的能力和天賦,就不可能再做流量了。
流量需要曝光度,每天到晚忙個不停,各種通告,哪有時間去學習去提升自己。
而且,經紀公司也不會讓旗下的藝人去當演員,必定會趁著還有流量的時候儘可能地把流量變現。
因為,對經紀公司來說,他們大部分不關心流量偶像的發展前景,能不能成影帝,反正糊了一個再推一個而已。
就算哪個偶像想要提升自己,認真退掉各種活動,認真當一名演員,也不得不掂量一下和公司作對的後果。
萬一公司轉頭捧另一個流量,到時候自己有了演技,也沒資源了,也是白瞎。
走捷徑能夠賺錢,誰又肯腳踏實地呢,更何況腳踏實地也有風險。
說來說去,流量偶像只不過是資本手裡的工具罷了,錯誤的源頭在資本。
不過,把矛盾引向資本沒用,普羅大眾看到的只是流量偶像。
至於那些能力還可以的流量偶像,也並非無辜,哪個流量不造假,不造假的都當不成流量。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既然享受了流量帶來的好處,就要承擔流量帶來的後果。
偶像就老老實實賺偶像的錢,唱跳rap,騙騙心甘情願的粉絲。
演員,是另一個職業。
有夢想是好事,可前提是先提高自己。
我小學文化想當老師,就透過家裡的關係去教初中生,這不叫追求夢想。
......
網上針對流量偶像的抨擊一時半刻還停不下來,雖然最後還是會慢慢地淡下來,不過最起碼會加深大眾在腦海中對流量偶像的惡感。
那下次,不管水軍和粉絲怎麼控評,大眾都能多一份警惕,不會那麼容易上當受騙了。
一場浩浩蕩蕩的抵制流量明星的造勢,一直持續了半個月,也是《新喜劇之王》撲街了,搶不走抵制流量的熱度。
2019年就這麼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雖然熱度慢慢消退,大眾已經罵累了,不過流量偶像的口碑,也越來越差勁了。
至於大眾下次會不會上當受騙,那就要看了。
不過,年初,一場彷彿2002年般的巨大的災難,震驚了全世界。
2002,2020,就那麼地巧合。
突如其來的災難,打亂了全國、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電影行業當然也受到了波及,全國各地開始封鎖、戒嚴,電影院也開始關門。
春節檔,沒有了!
成百上千個劇組,紛紛停工,已經做出成片等待上映的電影,全部擱置。
電影無法上映,無數的資金無法收回成本,影視股一跌再跌。
影視行業寒冬,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