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臺詞說數字,配音演員後期配。
不過,拍吻戲倒是真人上場,配音演員後期吧唧嘴就行了。
編劇們爆出來的這些內幕,也讓觀眾們側目不已。
“臥槽,好久沒看國產電視劇了,原來已經爛到了這種地步嗎?”
“兩行以上的臺詞都背不下來,這特麼連小學生都不如啊。”
“別侮辱小學生了,讓這些偶像明星去讀小學,語文不一定能及格呢。”
“真是重新整理了三觀啊,不過現在本身就是流量尬演,粉絲尬吹。”
“我怎麼感覺自己也行呢,臺詞不用背,數數字就行了,至於演技,電視劇的演技基本上都是靠臺詞表達的好吧,螢幕那麼小,哪看得清人物表情。”
“不用感覺,下次粉絲說你行你上的時候,就這麼回就行了。”
“電視劇本來就不用演技,很多覺得演的還行的,基本上都是靠臺詞,去掉配音根本沒法看!”
......
有人起了頭,敢說真話的也越來越多了。
類似這種:“現在的演員明星真嬌貴,要求用礦泉水做的井水,拍完出來能成仙嗎?”
各種突破觀眾下限的內部被不斷爆出來,雖然絕大部分都沒有指名道姓,不過觀眾已經能過自行帶入某某流量明星了。
網上對於流量明星的聲討發酵了兩天之後,各路官方媒體也行動了。
央視繼年初之後,再一次揭露了流量明星資料造假。
今年一年裡頻繁上熱搜的流量明星,基本上都被點名了。
央視給出的資料裡,所有的流量明星,脫水後的資料只剩10%不到,過半流量明星甚至直接減掉一個零,還要對半砍兩三刀。
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各種官媒,都開始在網上抨擊起流量明星的造假行為。
還有電視劇行業的潛規則,收視率造假,以及播放、點選的造假。
現在的電視劇網路播放量一個比一個離譜,也是因為造假互相攀比造成的。
比如今年我打造一部爆款,弄個十億播放量,那別人想著我不能比他低,搞個二十億出來。
有點像放衛星,都不想比別人差。
畢竟造假的目的就是營造虛假的大火,比別人差怎麼行。
就是這種互相攀比,越來越離譜幾十億都不好意拿出來了,這年頭不搞個百億播放量都不好意思發通告吹爆款。
好像現在已經有刷出了500億播放量的電視劇了,從10億時代到500億時代才幾年啊。
搞不好過兩年就該迎來千億時代,而且造假是剎不住車,要不然一部比一部低,怎麼行。
十年後,說不定觀眾們有幸能看到萬億播放量的電視劇。
網路播放量造假,收視率也一樣。
《娘道》的導演郭靜宇,就在微博上揭露了這部劇當時和電視臺的談判。
電視臺沒有先給電視劇開價,而是給導演介紹了一家做收視率的公司,開價90萬一集,80集的電視劇要花7200萬買收視率。
要先確保買多少收視率,然後電視臺才根據收視率給價。
不光是這為導演的爆料,還有業內人士爆出電視臺都會跟片方籤對賭協議,一旦買的收視率不達標,每低0.1%,每一集就要扣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