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7月8號,也就是《流浪地球》上映的第一個工作日開始,成群結隊成規模的抹黑行動,就直接讓整個影視行業,乃至全網觀眾矇蔽了一陣子。
行業從業者倒是迅速反應過來,如此史無前例的超大規模抹黑一部電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可是觀眾不明就裡,以為只是黑子而已。
以往一些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從不缺少噴子。
尤其是影響力大的電影,因為一部要想除了口碑和票房,還要影響力巨大,那就不是一般的題材了。
不論電影怎麼樣,《楚門的世界》這種影響力就遠不如《我不是藥神》、《戰狼2》。
而這些電影,《我不是藥神》某種程度上來說,代表正府形象的警察局,形象並不好,局長被很多人看成反派,所以黑子不多。
《戰狼2》就多了去了,觀眾們本以為這次還是和《戰狼2》一樣,黑子們看不得國產科幻振興,看不得華國人拯救地球。
可是,全網黑的規模,比《戰狼2》要大的太多了。
這次題材不同於涉及到國家,國家也不會管,所以資本根本沒有一絲顧慮。
短短三天,這種前所未有的抹黑,重新整理了所有觀眾的三觀。
平時自己關注的那些還算公正的影評人、自媒體,也開始黑《流浪地球》。
包括逗瓣在內的所有網站、論壇,成群結隊的黑子。
數十家資本在背後推動,為了幹掉堵自己財路的片子,已經是傾其所有了。
面對這種情況,懵歸懵,不過觀眾們也怒了。
難得出現一部高質量的國產科幻,還這麼無下限的黑。
一位位觀眾開始抄起鍵盤,和水軍、黑子們展開了一場場罵戰。
整個網際網路,基本上和娛樂、影視有關的,所有地方都被波及。
有的黑是挑刺的黑,比如:
“這劇情也太扯淡了,為了最後燒燬慕斯,強行在前面加入一段毛子偷偷帶白酒的戲份,毛臺給了你多少廣告費,為了錢臉都不要了,你家空間站能帶酒上去?整天嚷嚷著外國電影黑華國,你們這黑毛子就不算黑了?”
這種還算是起碼有點根據,是看了電影的。
影迷也很有耐心地去為電影的劇情解釋:“前面毛子拍了一部精彩的科幻片《太空救援》,裡面的宇航員就偷偷帶了伏特加上空間站,這哪黑了?”
“人家拍出來是自嘲,是反對這種行文的,我們的電影拍出來的就是赤裸裸的黑了,況且那是人家拍個電影。”
“你沒看過這部電影吧,這是根據1971年“皇家禮炮”真實事件改編的,當年一個宇航員就把酒藏在了血壓計裡帶上去的,而且毛子宇航局官員都說過,大部分宇航員都偷偷帶酒上空間站。”
“戰鬥民族沒有酒,還不如殺了他們呢,帶瓶酒算什麼,沒帶頭熊上去就不錯了。”
這種關於針對劇情的,相對來說就要和諧的多。
更多的就純屬無理取鬧了。
“國產電影也算電影?更別說國產科幻了。”
還有反將一軍的。
“《流浪地球》就是一個怕批評經不起批評的脆弱作品嗎?國產電影的骨氣哪去了?自卑到需要用保護主義護短的方式來維護國產電影脆弱的自尊心了嗎?”
......
三天過去,雖然沒有影響到電影的票房,這三天工作日的票房也達到了7.3億。
好像這波攻勢絲毫沒起到作用一樣,任他黑子再多,也對票房沒有一絲一毫的影響。
不過,如果有細心的人就會發現,不僅僅是這麼簡單。
有相當一部分水軍和黑子,採取的是瞎吉爾噴的方式,這麼做,最大化地激怒了《流浪地球》的影迷,雙方已經變成了純粹的互噴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整個局面就變成了你我互相對罵。
不再是把話題放在《流浪地球》究竟是不是好電影這個問題上了,因為從這方面入手的話,資本沒法把白的說成黑的,畢竟大眾都看過電影了。
慣用的伎倆了,“黑”,在電影領域已經產業化,規模化,組織化。
一個形成產業的東西,就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