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上市是這麼刺激的啊。”眾人感慨不已,短短的一秒鐘,他們手裡幾塊錢買來的東西,就漲到了快一百塊。
也就是這一秒鐘,幾百萬變成了一兩個億。
雖然沒有09年華陽傳媒上市,馬小剛拿了一個億那麼誇張,畢竟7年了,錢也越來越不值錢了。
李謙也不像華陽傳媒,那麼依賴於馬小剛這一個導演,不過七個導演一共分了15億多,也不少了。
“還是資本操作來錢快啊。”徐徵感慨不已,一年到頭忙下來,拍一部電影也賺不到兩億,可在資本市場,這點錢也就是一秒鐘的事。
“搞得我都想去借殼上市,或者上新三板了。”寧昊也苦笑不已,過去兩年數十家影視公司紛紛借殼或者上新三板,整個行業都掀起了一股上市熱。
“哪有那麼容易的事,但凡好賺的錢,肯定是不好賺的,沒看今年一年十多家公司上市失敗,連萬達院線上市都失敗了,各個損失慘重。”郭凡卻比較慎重。
“影視股應該還有點預熱,不過你們操作起來還是要慎重,別把自己坑進去了就行了。”
李謙也知道,影視行業很多資本盯上了業內賣座的導演,想要進行一番操作,借個殼圈圈錢。
不過天底下哪有免費的午餐,要是操作不好,像張一謀一樣,被樂事給套住了,不光錢沒賺到。
被樂視坑了的明星不止一個,叫的出名字的明星起碼十多個,不乏一線明星,最多的劉滔有5000萬陷在裡面了。
也不想想,人家能白給你們錢嘛,又不是樂事的簽約演員。
不過眼紅的肯定不在少數,基本上一線明星現在沒有投資個十來家公司都不好打招呼。
新三板那些影視公司,背後就是一大堆的一線明星,每家公司後面都有好幾個明星股東。
賺大錢的,自古以來就是容易迎來蜂擁而上。
......
未來影業的上市,432億的市值,在《戰狼2》熱映的加持下,也有著相當不小的熱度,不過並沒有搶走《戰狼2》的風頭。
現在這個時候,除非是驚天動地的大新聞,否則在網上都難以和《戰狼2》比肩了。
《戰狼》終於迴歸了正常的走勢,昨天星期一的單日票房從3億直接跌破了兩億,只拿到1.8億。
40%的跌幅,相比前一個星期很大了,不過基數在這裡,上映了11天,單日還有1.8億,也足夠碾壓其他的電影了。
上週上映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蓮》,馬小剛新作首週末三天一共才1.7億,昨天星期一票房大跳水也才拿到2000萬。
之前那封給王劍林的信,並沒有讓萬達給他增加排片,也沒有讓觀眾同情,甚至還有網友站在王公子那一邊,噴馬小剛了。
當然,是互噴,馬小剛縱橫影壇二十年,也有不少的粉絲。
主要還是電影口碑一般,雖然是和《秋菊打官司》一個型別,可內容差遠了。
在《秋菊打官司》的故事裡,秋菊真的有官司,她老公被村長踢傷,她要討一個說法,是基本的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打官司的行為本身是合情合理的。
而在《我不是潘金蓮》裡,李雪蓮的官司是不存在的,她想要討說法這個行為本身,其實是荒唐的。
李雪蓮自己因為房子假離婚,沒想到丈夫假戲真做,真的離婚了,於是開始上訪,一個法律上明明理虧的人,靠著一股小強一般的韌勁,突破正常的制度,用攔路高官的野蠻方式,一告就是十年。
其實這二者表達的東西不一樣,《我不是潘金蓮》離李雪蓮最終其實也明白了,但是他要的不是法律上的理,她要爭的不是法律上自然人的權利,她要爭的是身為一個女人在感情上的平等和自尊。
她要爭的是,她要讓所有人達到一個共識,丈夫對她是感情上的背叛和欺騙,騙她離了這個婚,丈夫傷害了她,是個禽獸!
這就是李雪蓮一味地死磕的原因,和秋菊不一樣。
當然,馬小剛照例諷刺了一下當今社會和政府,上下各級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開始像一臺機器人去處理與自己設計功能不符的工作任務一樣,由此上演一幕幕荒唐的鬧劇。
可是,歸根結底李雪蓮這個女主角,本該處在弱勢的女主角沒有引起觀眾的同情,反而覺得她是個不講理的潑婦,自然票房和口碑都不佳了。
有網友戲言《我不是潘金蓮》還不如改名《我不是當婦》,說這屆的導演水平真一般,算是回擊了馬小剛當初說這屆觀眾不行了。
又一部導演的電影快撲街了,馬小剛的接連失手,也讓他壓力越來越大。
尤其是正值未來影業上市,別說李謙了,看到那幾個導演一個個什麼都沒幹就到手兩億多,別提多酸了。
未來影業的上市,造就了十多名富翁,羨慕的人也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