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簡單來說,就是公開募股,募集資金,基本上絕大部分公司的目的就是上市,上市之後市值大增,更有利於募集資金,投資方也可以套現走人,管理層也得利,也可以圈錢。
同時,上市之後很多東西就公開了,需要收到證監會的監管。
未來影業的上市就在半年後了,反正程式該走的都走了。
也到了分蛋糕的時候,李謙也在公司的大會議室裡,確定了給公司高管和旗下的演員、導演的股份。
杜洋、鍾莉芳,還有幾位總監,以及鄧朝、王保牆這公司兩個男演員,女演員也就一個趙麗影,主要是藝人經紀這塊,李謙並不是太上心,就三個一線演員,還有其他幾個一出道差不多就在公司的二線演員,也算是和公司一起成長的。
導演方面,人就多了,除了郭凡、文幕野、齊玉昆、蘇侖他們四個一直跟著李謙的之外,還有吳經、寧昊、徐徵。
雖然沒簽導演約,不過未來影業入股了他們的工作室,而且他們導演的電影全都是未來影業來做的。
至於周星池、徐客,只是合作的關係,還沒到這個地步。
超過20人,來分這一塊蛋糕。
20多人齊聚一堂,公司的幾位高管不用說,從加入公司以來,等的就是這一天,已經盼了很久了。
哪怕是對金錢再淡薄的人,此時眼裡也是掩蓋不住的激動。
尤其是看到李謙手裡拿著一沓檔案走進來,目光都匯聚到了那上面。
“大家都到了,那我也就不囉嗦了。”
李謙笑著讓幾個秘書把一份份認購合同發給在場的每一個人,具體多少股份,之前都已經確認好了。
杜洋作為公司總裁,認購了300萬股。
鍾莉芳260萬股,幾個總監各80萬股,資歷老的中層管理,和當初被併購的早的幾家小公司老總也拿了十來二十萬股。
鄧朝和王保牆兩人都是260萬股,趙麗影100萬股,李清那幾個二線演員,都是二十萬左右。
郭凡、蘇侖、齊玉昆、文幕野每人260萬股,吳經、寧昊和徐徵200萬股。
認購價每股4塊錢,一共認購了差不多3000萬股。
半年後的上市發行價應該是60多塊,就算以發行價算,分的最多的杜洋也能拿到1.8億。
創業期開始就是杜洋一直在管理公司,這兩個億對李謙來說也不算什麼。
幾個導演和鄧朝、王保牆,也差不多等於是分到了兩個億。
其實,按照華陽傳媒當年的分配,導演和一線演員才是獲利最多的,不過當初華陽傳媒就只有一個馬小剛,幾個一線明星加起來還沒有馬小剛拿的多,更別說其他高管了。
李謙給管理層的相比華陽傳媒還有光羨等幾家影視公司的多的多,畢竟成立初到現在,公司就是他們在管理。
寧昊和徐徵、吳經,雖然他們的工作室都掛在公司旗下,公司也入股了,不過和郭凡他們還是有區別的。
3000萬股送出去,以總股本5.3億來算,也送出去了5.66%的股份了。
60多塊錢的發行價,也意味著公司的市值在上市初是320億多點,和上次融資的估值差不多。
不過,這是在剝離了一部分產業之後的情況,更何況一上市這320億變成460億是穩穩的,最多兩分鐘的事。
首日最高漲幅只能是44%,接下來再來幾個漲停,最高六七百億簡簡單單,就算稍微回落,也起碼能超過現在華陽傳媒的560億市值。
上市之前,《戰狼2》就要上映,也是一個巨大的推動。
關於公司上市的預測,在財經頻道已經屢見不鮮了,眾人幾乎本能地就在心裡預估起自己得到的數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