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剛的激情戲,行!藝術!
誰也說不過他,還能怎麼辦。
一週過去,《老炮兒》憑藉不錯的口碑拿下了2.6億的高票房。
晚一天上映的《萬萬沒想到西遊篇》雖然點映口碑崩了,不過首週末三天還是拿到了1.5億,加上點映的1.2億,總票房2.7億。
作為網路迷你劇的電影版,其實90分鐘的電影還不如10分鐘的短劇好笑。
從專業技術層面來看,和《煎餅俠》差不多,全體主創的專業能力堪憂。
當然,觀眾不關心專業層面的問題,大部分觀眾追求的只是娛樂效果。
作為一部喜劇...不對,叫搞笑電影差不多。
作為一部搞笑電影,在搞笑方面,還是及格的。
這不是說劇情有多搞笑,只是說能滿足一部分觀眾的笑點。
在這個時代,做到這一點,再使勁地宣傳,就能賺大錢了。
而《心花路放》第二週面對兩部新片,只拿到了5.07億,總票房來到了11.53億。
一直被家長和女性觀眾抨擊,缺乏女性觀眾,票房下滑的有點厲害。
不過,十天破十億,絕對是大賣了。
第三個星期,《心花路放》票房再度腰斬,星期一隻拿到3200萬票房。
業內就差彈冠相慶了,這明顯是要撲街的走勢。
當然,這要無視前面高票房。
作為導演,寧昊對這個票房就很不滿意了,尤其開局那麼好的情況下。
李謙只能無奈地搖搖頭,“婦女能頂半邊天,電影行業也一樣,女性觀眾佔一半比重,少了她們,太難了。”
“草率了!”寧昊也理解,可是拍都拍了,還能怎麼樣唐,只是他不理解,明明只是諷刺了女文青,跟女性觀眾又沒多大關係,難不成所有女人都是文青。
女人的消費能力有多可怕,雙十一都是有目共睹的。
七夕當天,倪霓和楊影主演的大爛片《新娘大作戰》就是佔了節日和題材的光,在眾多女性觀眾的支援下,首日拿到近億票房。
當然,爛片就是爛片,首日近億,總票房才1.7億。
而且,每年雙十一,都會冒出一大堆“雙十一不買東西的女人”這種分析的文章。
通篇都在引導女性消費,卻沒有人發一個“雙十一不買東西的男人”這種文章。
商家不傻,他們比任何人都聰明,女性才是消費大頭,男人一邊去,商家都懶得去忽悠男人消費了。
氣抖冷!
寧昊嘆了口氣,“現在拍電影都快變成了一樁生意,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本身就是生意,難不成還是藝術?”
李謙笑笑,“電影是商品,觀眾是顧客,什麼樣的商品能留住顧客,也是門學問,現在各個公司在電影立項的時候,除了名導、明星之外,一個看重的點,就是分析電影的受眾和潛在觀眾。
儘可能擴大電影受眾,為此不惜改劇本、劇情、主角人設,甚至換演員,確定了電影的潛在觀眾之後,再進行精準的針對性地營銷,其實早就是純粹的商業行為了。”
“那..是我落伍了。”寧昊愣了愣神。
“有空可以來我公司的營銷、公關部門看看,跟他們聊一聊,影視公司早已經不侷限於影視行業了,除了製作方面,做的事和其他公司沒多大區別。”李謙道。
寧昊感慨不已,“時代不一樣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