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主要有兩個意見,第一個是重大事件歷史虛無主義不可取,另一個就是事情並未徹底結束定性,宣傳部和外交部的領導都否決了這個劇本。”
某會所裡,賴培康把上級關於《命運航班》的意見告知了李謙。
完整地轉述了兩大部門對於劇本的態度,賴培康也有些不解地問李謙,“好端端地,怎麼要拍這個題材了?”
“也沒什麼,當初聽到這個訊息,飛機上有很多同胞,我也很心痛,150多人,牽扯幾百個家庭,這些家庭往後的命運全部被改變。
我就想,如果沒有這檔子事,他們都順利在機場降落,未來的生活又是另一番景象,而那些還未找到的人,最起碼現在還沒有找到飛機殘骸,如果和眾多靈異事件一樣,得以生還,他們的人生又是什麼樣的。”
李謙搖搖頭,“那時候我在網上看到了很多類似的懸疑事件,1990年的委內瑞拉卡拉加機場,出現了一架1955年從紐約飛往佛羅里達的客機,早在55年就被認定失事,可時隔35年後又突然出現了,飛機上的所有人容貌未變,也不知道自己穿越了35年的時光。”
“???”賴培康滿腦門子的問號。
“當然,這個傳言是假的。”李謙補充道。
“這個謠言給了我一個靈感,消失35年的“死人”突然出現,他們和家人的生活如何繼續,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不過35年太久了,就在劇本里改成五年。”
“就因為在M航事發期間看了個一個謠言,就要拍成電影?”賴培康也是無法理解李謙的腦回路,這種事情隨便在百渡上搜一下十大不解之謎類似的關鍵詞,就能出來一大堆。
李謙笑道,“也不全是吧,其實我查過很多的靈異航班時間,有真有假,都特別有意思,而且都跟穿越時空有關,再加上當時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試試看寫了個本子出來。”
這種故事還真是不少,而且有些說的有鼻子有眼,在網上也查不到真假。
94年有架意呆利的航班,從雷達上消失了20分鐘,不過當飛機降落的時候,飛機上所有人卻沒有任何反應,都以為飛機是正常飛行、降落的,只不過降落之後飛機上所有人手錶的時間都慢了20分鐘。
類似這種,說的跟真的一樣,而且沒那個消失35年那麼離奇,還有很多人相信呢。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劇本被打回來了,得解決這個問題。
李謙當即說道,“上級的這兩個意見,大馬民航局不是都宣佈飛機失事,乘客遇難了吧,而且都推斷出大概的墜機範圍了,這已經是定性了吧。”
賴培康道,“還不算,按上面的意思,要大馬方面宣佈事件的最終報告,蓋棺定論了,才算。”
李謙也是無語,“去年大馬就給事件定性了,非要糾結這個幹嘛。”
“你不知道,中樞領導不久前表達了對事件的高度重視,還撥了一筆錢去支援調查和搜救。”賴培康解釋了一下。
得了,李謙明白了。
“那這個重大事件歷史虛無主義是什麼東西?這好像扯不上關係吧。”
“就是不可更改重大歷史事件的結果,M航已經確定失事、乘客遇難了,這就是結果。”賴培康耐著性子解釋。
李謙也沒說他拍的不是M航,這個時間拍太像了,而是有些不理解,“剛才不是說事情還沒蓋棺定論嗎,怎麼就遇難了,既然沒有蓋棺定論,說明還有各種可能,我電影裡拍出其中一種可能,即便是萬億分之一的可能,也不算曆史虛無啊,況且這也扯不上歷史。”
“李導你也別在我這抬槓了,跟我說也沒用。”賴培康也不聽李謙講道理。
得了,李謙又明白了,也就是說,M航結果已經確定,但是還未蓋棺定論。
兩張口,那張都有理。
還歷史虛無主義呢,那些抗戰劇不都是瞎編的,而且奇點上無數穿越的歷史,更改歷史,那才是真正的歷史虛無主義。
“其實,李導你非要拍的話,可以改改劇本,飛機改成火車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賴培康給提了個建議。
“那不行,火車在地面上行駛,全程都是看得到,跟飛機不一樣,飛機飛在看不見的高空,正是因為看不見,才能留給觀眾無限遐想。”李謙搖搖頭,他也不是沒想過參考一下鄭淵潔的童話故事《7801號列車》。
而且,一列火車動輒兩三千人,大型客機才兩三百人,體型和乘客差太多了。
“那也沒轍了,短時間內估計都不會過審,這畢竟是全世界矚目的國際事件,看看等過段時間這事情平淡下來再說吧。”賴培康道。
“那就麻煩賴董了。”
沒辦法,不接受也得接受,李謙也只能等等了。
也好,分鏡和故事板也不急了,有充足的時間來準備、休息。
不過,或許可以按照要求另外寫個劇本拿去送審,等電影拍完這個事也平淡下來了,那時候就沒這麼多條條框框了。
先斬後奏...常有的事,李謙開始琢磨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