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他表情凝滯,保持舉起雙手的姿勢,直挺挺地仰後倒下。
“上帝啊!”
現場一片慌亂。
“咔,再來一遍!”李謙喊停。
“哈哈哈哈.....”
本來就高興的徐徵,愣是被這場戲給逗樂了,直接就在現場笑出聲來。
這一笑,其他人又忍不住跟著笑,實在是剛才那場戲,神棍牧師“治好”了男主角,高呼讚美主之後卻突然掛了,實在是太諷刺了,太搞笑了。
暢快地笑了一通之後,徐徵才說道,“幸虧李導沒有一直拍喜劇,要不然我們都得失業了。”
其他人深以為然,這種有著厚重歷史感的片子,都能拍的這麼好笑,真正拍喜劇那肯定不用說,《楚門的世界》就是個例子,真的比其他喜劇高出一籌來。
......
徐徵他們在李謙劇組樂呵了一陣,又接著去市內忙著路演了,路演現場同樣是一片歡聲笑語,這也是現在賀歲檔的主流聲音。
《泰囧》的火爆還在繼續,第二週單週拿下5億票房,上映兩週票房高達9.3億,十億就在眼前了。
第三週的星期三,經過兩天的放映,票房順利突破十億大關,成為國內第四部十億票房的電影,徐徵也成為十億導演俱樂部裡第三位成員。
年初的《西遊降魔》破十億,年底的《泰囧》也破十億,一頭一尾,這個2013年堪稱圓滿。
現在可以說,國內電影市場真正迎來了十億時代,不再是某一個導演的專屬了。
雖然不願意看到未來影業出品的電影破十億,但是業內也只能往好了想,畢竟這意味著市場不斷地擴大,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了。
不過,破十億之後,除了無數的讚美之外,同樣也面臨著更多的抨擊。
這不像《我不吃藥神》和《楚門的世界》,二者逗瓣評分都超過了九分,可以稱為現象級的神作了,沒有多少可以質疑的地方。
可《泰囧》不一樣,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破了十億,難免讓人眼紅,伴隨而來的爭議就來了。
某大學文學教授、知名作家就稱《泰囧》是一部典型的‘三俗’電影,低俗、庸俗、媚俗!
他呼籲以電影為代表的華國文化產業不能只是緊盯票房,而應該注重文化導向,注重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質與品位。
有媒體報道:《泰囧》這樣沒有審美價值與藝術含量的電影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的票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民欣賞水平偏低,票房越高,問題越大,這樣的電影對於國民素質提高毫無意義,反倒會起到負面作用。
這位教授立馬在網上活了,也引來很多人的贊同。
《泰囧》一下子好像就和三俗扯上了關係。
意氣風發的徐徵立即就懟了回去,面對記者採訪,他微微笑道,“看到這個聲音,我就知道“叫獸”這個詞的含義了,希望大家隨著對這部電影的關注,給觀眾,投資人和同行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通俗的電影才能覆蓋更多的觀影人群。
我真正要拍的電影,已經包含在《泰囧》裡面了,一部好看的電影,能讓我感悟到人生的味道,而不是一些戴著有色眼鏡看到的三俗,有時候眼睛裡有什麼,才會看到什麼!”
叫獸,叫喚的野獸!
一些看不起俗氣的電影,尤其是看不起俗氣的電影大賣十億票房的人,開始各種說《泰囧》三俗,迎來和網路上不小的爭議。
不過,絲毫沒有影響到電影的熱度,反而越發地火熱了。
而星期五這天傍晚,馬小剛的《私人訂製》,也正式開啟了第一輪的點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