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金陵十三釵》除了張韋平頻繁開炮之外,也在米粒堅本土上映了。
一時間,諸如“《金陵十三釵》北美上映,米粒堅老頭老太太瘋狂抹淚!”這樣的新聞充斥著各個網站和媒體。
而且,也大張旗鼓地宣傳起了衝奧,除了參加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之外,昨天還宣佈已經報名競爭奧斯卡13項單項獎。
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女主角幾個,此外還有一些技術類的獎項。
這煞有其事地宣傳衝擊13項奧斯卡提名,也引來了不少的嘲諷。
本來電影自身的質量挺好的,但是題材問題,和處理方式上,讓國人心裡有些不爽,這個不爽,甚至壓過了電影本身的高質量。
電影從不是單單看電影本身,在大部分觀眾主觀感覺的加持下,原本足夠七分的電影,在網上的口碑看起來像一部不到六分的片子,罵聲不斷。
按專業人士的說法,這部電影讓好萊塢英雄電影的價值觀和華國式的民族主義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試圖同時討好東西方兩個世界的觀眾。
刻意討好,反而會讓人討厭,再加上還有軟澀情,被罵也就不奇怪了。
在這種情況,大肆宣傳衝奧,不光衝擊最佳外語片,還要衝擊奧斯卡十三香單項提名,也引來一地口水。
“又是衝奧,總局可不可以歇歇了,年年大張旗鼓地衝奧,結果呢?人家好萊塢的評委前幾年都吐槽總局的眼光了。”
“老謀子為了衝奧都快魔怔了,原版裡貝爾那個角色是一個正經米粒堅牧師,結果給改成了一個小混混,在電影中像聖子顯靈一般地化身為捨身救華國女人的英雄的定位,這討好米粒堅觀眾也太明顯了。”
“米粒堅人能喜歡這部電影就怪了,電影裡那些教會學生想自殺,然後風塵女子提出代替他們赴死,可天主教是嚴禁自殺的好吧,還想討好米粒堅人呢,功課也不做足。”
“《金陵十三釵》去衝奧還不如把名額讓給《我不是藥神》呢,國師從《英雄》開始都第四次衝奧了吧。”
“想多了,這事純看資歷的,李謙還得熬兩年。”
“說實話,《我不是藥神》米粒堅人雖然不會愛看,但是最起碼具有我們自己國家的特點,反映了社會問題,總比弄個米粒堅人主演的電影強多了吧。”
“講個笑話,影響力高、觀眾口碑高、票房高、專業評價高、社會意義高的電影沒資格衝奧,反而是一部樣樣都不如的電影拿到了名額,這不就是官僚主義嘛,誰資歷高、背景牛,名額就給誰!”
“話不能這麼說,國師也是少數外國人熟悉的導演了,李謙在好萊塢沒人認識啊。”
“?每當我打出問號的時候,不是我有問題,而是你有問題!”
“扯淡,李謙的《大白鯊》兩部曲在海外盈利上億美元,第三部的海外版權還沒拍就賣了3500萬美元,國內哪個導演能比的?”
“編,接著編,資料呢?你怎麼不多吹點?”
“撒幣,自己搜搜新聞吧,之前李謙和華納合作《環太平洋》的之後,就報道了《大白鯊3》的版權賣了3500萬美元,華納自己公佈的!”
“臥槽,還真是啊,李謙牛逼啊,還沒拍就賣了3500萬美元,兩個億了吧,我怎麼感覺沒什麼風聲呢?”
“那是李謙低調,不像其他人,屁大點事就大肆宣傳,人家壓根不在乎這個。”
“我懷疑你暗指某冰,出去蹭個紅毯,發個通告出來好像走向世界了。”
“國慶節那個《白色傳說》不也是,參加個威尼斯電影節,新聞都快刷屏了。”
“李謙牛逼啊,還沒拍呢,我記得那個時候好像是有拍第三部的訊息,我都等了幾年了。”
“《大白鯊》又不是李謙拍的,從第二部開始就跟他沒關係了,人家華納看中是這個系列,壓根跟李謙沒關係好吧,吹國內就吹國內,國外李謙還不夠打的!”
“這就硬黑了?第一部不是李謙拍的?第二部不是吃第一部的老本?全是一個套路!”
“別理這種人,看看米粒堅人的評價就知道了,對《大白鯊》第一部評價最高,被奉為經典恐怖片!”
“真心覺得《我不是藥神》更有資格衝奧,這才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國產電影!”
......
《金陵十三釵》大張旗鼓地衝奧,還報名最佳外語片之外的13項單項大獎一事,引來大量觀眾為《我不是藥神》鳴不平,李謙再度躺來了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