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絕佳,甚至比《生死頻率》的創意還要讓人拍案叫絕。
科幻片,天才般的創意和腦洞當然是少不了的,要不然怎麼叫科幻呢,都是幻想出來的。
韓三坪一直致力於推動國產電影商業化、大規模化,古裝大片就是一個很好的成果。
而李謙這個能拍科幻片的導演,自然也讓他看到了另一條路的希望。
然而,李謙卻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抱歉,韓董,短期內我還沒有拍大製作科幻片的想法,並且下一部電影心裡已經有了大概的構思了。”
這些問題哪裡有那麼容易解決的,確實開始有很多好萊塢大片的特效分包給國內的公司,但是這其中差別可大了。
外包給國內公司的,只是代工而已,根本不知道電影的總體設計,也不知道自己參與的會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只是用軟體完成交給他們的一些技術含量不太高的任務,變成了製造業。
而且需要提供的特效水平不一樣,國內公司和好萊塢知名的特效公司,他們的硬體條件,也差的多了去了。
光靠國內的特效公司,不現實,而且大製作,還是大場面特效的科幻片,動輒兩三年,一年是絕對不可能製作完成。
還是等技術水平有所提升,條件允許了,再去考慮這個吧。
估計也用不了幾年,畢竟這不是從零開始,好萊塢、南韓的特效水平現成的擺在那,有目標和學習的物件,比自己鑽研可強多了。
......
韓三坪離開之後,李謙暗自搖搖頭,韓三坪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為了華語電影嘛。
他自己雖然也是個導演,但是早早地就做了管理層,差不多隻能算是半個專業導演了,而且對科幻電影不瞭解,很多事真的有點想當然了。
對內地市場也過度自信了,自從2004年《功夫》、《十面埋伏》、《天下無賊》包攬了票房前三名之後,國內就出現了一個論調,華語電影已經收復了國土,而且還被大肆宣傳,讓很多人都過於樂觀了。
目前國內來來回回就是那幾個導演,萬一他們有個什麼事,突然票房撲街了,那還拿什麼跟好萊塢大片去鬥。
第六代導演也就在歐洲混混,除了寧昊之外,新生代導演徹底斷層了,但是好萊塢的大片可不會斷層。
費盡心機搞各種大片,還有合拍片,《功夫之王》、《赤壁》招來一片片罵聲,也不管不顧,只要海外能賣錢就行。
路都走偏了,國內現在需要的是百花齊放、各種型別的電影,以及更多年輕一輩的導演崛起。
不過這是人家的戰略,李謙也都沒說什麼,說多了得罪人。
回到宴會現場,還沒結束,不過韓三坪有事已經先走了。
所有人都偷偷看著李謙,不知道這段時間他和韓三坪聊了什麼,很是好奇。
王長天就更不用說,一見李謙回來,立馬湊了過來,強忍著心裡的好奇,以及一點點的擔心,很隨意地問道。
“李導,韓董是有什麼指示嗎?”
“沒什麼事,就是對晚輩的勸勉而已。”李謙笑笑。
“韓董可不經常單獨和其他年輕導演單獨說話啊,看來以後中影也會適當地支援一下咱們的電影了。”
藏在鏡片後的眯眯眼不著痕跡地觀察了一下李謙,沒發現什麼異常,王長天也就沒有繼續問東問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