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大哥,我辦事你就放心吧。”
某高檔會所裡,黃忠磊掛掉了黃忠軍的電話。
一個星期之前,眼看著《大白鯊:復仇》和《127小時》兩部電影大賣,黃忠軍動了招攬他們的心思。
但是這兩部電影本身都和李謙有些關係,而且宣傳的時候也借用了李謙的名氣,否則的話絕對達不到這個票房。
之後找了陳國幅和其他幾個導演,把這兩部電影分析了一下,看看這兩人是不是真的又真材實料。
研究了一天,《大白鯊:復仇》雖然相比第一部略有不如,不過還是完美地複製了第一部的套路和節奏。
而《127小時》除了鄧朝的超水平發揮、故事本身就牽動人心,以及那場鋸手的戲之外,導演的功力也讓陳國幅在內的幾個導演大家稱讚。
雖然最刺激的是男主角被困,想盡各種方法,最後不得不把自己的手鋸掉。
但是他們認為,片中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閃回、幻想,才是電影的精髓,少了這些,哪怕鋸手那麼刺激的鏡頭,都會失色很多。
是真的有能力。
那就不用多說了,幹就完了。
不過挖人也不是那麼好挖的,先去打聽了一下他們倆有沒有和李謙的工作室籤導演合同。
什麼都打聽不出來,也找不到人打聽。
不過籤沒簽合同不重要,只要他們本人願意,這都不是事。
緊接著,有了招攬李謙失敗的教訓,黃忠磊為了萬無一失,也找了些媒體做了點功夫。
雖說齊玉昆、郭凡只跟著李謙一年,應該沒有多深的交情。
這就有了網上那一幕,一些媒體開始各種帶節奏,否定他們倆的能力,把一切都歸功於李謙身上。
雖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媒體是故意找事,但這就是陽謀。
齊玉昆和郭凡一個24,一個28歲,放在導演行業,算是非常年輕了。
年少成名...雖然用詞可能不恰當,但是就是這麼個意思。
年輕人都心高氣傲,往往有了點成績,都會目空一切,變得自大起來。
“跟著李謙身邊,想必脾氣也不小吧。”
黃忠軍心裡暗暗想著,以前不管是年輕演員,還是年輕導演,他見過的都一個比一個老實,差點忘了年輕人該有的性格了。
近墨者黑,李謙這囂張、狂妄、無知、自大......
齊玉昆和郭凡在李謙手下幹了一年,就算本身不是這個性格,肯定多多少少會被影響。
這樣的話,那就簡單了,要是他們倆也都是這差不多的性格,哪怕沒那麼嚴重,覺得自己牛逼了,再被這些媒體的新聞一激,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成果在媒體的口中卻變成了李謙的功勞,肯定會心生怨氣。
而且李謙那個性格,馬小剛教育了他兩句,何坪只不過在頒獎典禮開了個玩笑,就反應那麼激烈,直接懟起來。
平時肯定脾氣特別差勁,工作中齊玉昆、郭凡估計沒少受氣。
黃忠磊擅長人際關係,幾天時間就把一切都摸透了,等到離間的新聞差不多火候到了,便直接約了郭凡見面。
為什麼先見郭凡呢,《大白鯊:復仇》完全是照著第一部的模子來的,而《127小時》是全新的電影,哪怕票房更低,他們還是更看好郭凡的。
況且,《大白鯊:復仇》的票房大賣是早就可以預料的,而《127小時》以一百萬製作成本,小眾懸疑片,十一天拿到2000萬票房,更加難得。
心裡準備好一番說詞,黃忠磊就在等待郭凡的到來了。
上午十點,郭凡準時來到這家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