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鯊:復仇》正式開始了宣傳,作為一部標準的商業電影,即便製作成本只有800萬,但是宣發+複製的費用也準備了750萬,甚至在李謙和王長天的預期裡,後期看情況甚至可以追加到一千萬,只要票房達到預期。
就算沒有大明星,齊玉昆也是個新人,但是畢竟第一部有數百萬的觀眾基礎在那,這就是敢投入千萬宣發的最大底氣。
網際網路、室內外廣告屏、電視臺、公交站臺、電影院...隨著宣傳開啟,海報已經覆蓋了全國絕大多數城市。
《127小時》那一百萬宣發費就不夠看了,完全是附帶著的。
不過宣傳效果還是不錯的,這年頭賣了高票房的導演,就是最有保障的票房號召力。
網上,關於這兩部電影的討論聲也越來越多了,不過絕大多數都是關於《大白鯊:復仇》的。
而李謙,依然在閉關剪片子。
7月18號。
“終於忙完了!”
工作室裡,李謙和郭凡他們把剪輯好的《月球》從頭到尾連看了三遍。
從上午看到下午,整整三遍,確定剪輯沒有問題。
接下來就是調色、配樂、配音等等後期工作,以及已經在做的渲染了。
“老大,你這部電影太牛了,除了沒有大場面特效,我想不出還有什麼缺點!”
郭凡忍不住感嘆,即便機器人還沒配音,配樂、調色、特效都都沒有,但是依然能看得出這會是一部經典的電影。
齊玉昆道,“其實我看到一半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短片科幻,一個宇航員流落到一個陌生的星球,等待救援,類似於礦難壓在地下了,沒有食物。
他身邊有一部機器,可以很快製造克隆人出來,於是他打算用自己的克隆人作食物。
不過有個問題,就是他的克隆人一出生就擁有他的全部記憶,包括吃人這個記憶,因此克隆人出來就是一番廝殺,活著的吃掉死去的。
就這樣過了很久,救援隊來了,這個時候,這個宇航員已經不知道自己還是不是最初的那個自己了,或者原本的自己早就被吃掉了,自己是不知道第幾次被克隆出來的。”
李謙想了想,“《科幻世界》裡的吧,我也看過,不過這種肯定過不了審,拍成電影的話也看著太壓抑了。”
“98年第十期的那篇《為了生存》。”
終極科幻迷的郭凡立馬補充道,“這故事真好看,尤其是兩個人輪盤賭,一把左輪槍一顆子彈,六槍之內決定誰被吃掉,其中一個開槍之前還對方不要浪費。”
“太嚇人了!”
佟莉雅聽著郭凡講那個故事,腦子裡都不由自主地有了畫面,心裡一陣反胃。
蘇侖也好不了多少,噁心的忍不住嚥了下口水,女孩子在這方面抵抗力普遍不如男人。
“說實話我看到一半以為是個類似的故事,或者是克隆人之間的勾心鬥角,但是沒想到老大你竟然把兩個克隆人,在處在絕境的地步,拍的那麼溫情,也一點都不突兀。”
齊玉昆忍不住感嘆,他和郭凡這段都有自己的事情忙,李謙也沒把劇本給他們,還是今天才知道《月球》是這麼一個故事。
可以說大大出乎了他們的預料,畢竟兩克隆人本身面對的情況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或者一起死,兩人天然處在對立面,是互相矛盾的。
按照正常電影、的邏輯,其中一個必然會是反派。
但是,偏偏不是這樣,兩個在生存上有著矛盾的克隆人,竟然相處的那麼和諧,慢慢有了種家人的感覺,甚至最後兩個人都願意把生還的希望讓給對方。
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更何況是兩個在生死上有矛盾的克隆人。
而且這種從陌生開始,慢慢轉變,直至可以交託生死,轉變的非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