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在家裡呆了幾天,除了偶爾走親訪友之外,就是在家休息,看看電視劇,順便拉了部片子。
還有,網路上正在連載的香江娛樂圈地震,偶爾也會追更。
2月22號,正月十六,過完了元宵節,李謙返回了京城。
休息了半個月,家加上年前也休息了一段時間,精力已經全部恢復了,可以繼續投入新的工作中了。
工作室裡,眾人也早就回來了,都在忙著各自的事情。
《大白鯊:復仇》選址也確定了,劇組在光羨的幫助下也已經組好了,室內攝影棚在懷柔影視基地搭建,過幾天齊玉昆就要前往瓊島,先拍攝外景戲。
而《127》小時,得看鄧朝準備的怎麼樣了,這部電影畢竟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整部戲能拍成什麼樣,80%就得看他的發揮了。
也都沒什麼事情,李謙就閉關寫著自己的劇本了。
《月球》這部電影,是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哪怕是幻想出來的,也要保證一定的嚴謹性,至少要讓普通觀眾看過去不會有感到違和的地方。
而且作為商業電影,戲劇衝突也是必要的。
當然,這不是為了衝突而衝突,而是為了票房而衝突。
而且也不是人與人這種字面上的衝突,而是一切劇情的安排,人物和背景、現實與真相的衝突,都是為了更好地吸引觀眾。
文藝片和商業電影,在李謙的理解中,最直接的區別就在這裡。
李謙腦海的記憶裡,有兩部同型別的電影,可以很直觀地表達出這種差別。
《失孤》和《親愛的》。
兩部同樣拐賣兒童的電影,先不論哪部電影更好,這是導演水平的問題,兩部電影用的是完全相反的敘事手法。
這種題材,想要拍的感人不難,畢竟本身題材優勢在這。
但是,這個題材,想要賣座就千難萬難了。
《親愛的》就利用了這個題材的最大優勢,把煽情做到了極致。
國內有這個功力的導演,極其罕見。
《月球》這部電影,如果按前半部分來看的話,很容易變成一部單純的小眾電影,關於人、克隆人、機器人,人性的探討。
而進行到了三分之二的時候,後面又可能要往科幻動作電影的道路走了。
畢竟,只有一個演員的電影,一個人分別飾演兩個克隆人,想要賣座的話,最後反殺能源公司,或者乾脆啟用剩下的幾十名克隆人,來一場大戰,更加火爆。
不顧,要是這樣的話,前面三分之二就都得改了,而且整部電影也就不是原先那部,成了一部創意相同,但是內容完全不同的另一部電影。
《月球》這部電影的核心,依然是情感。
孤獨、愛情,以及兩個本不該存在的克隆人,最後互相理解對方,成全對方。
因為愛情,所以孤獨,身處孤獨,堅信愛情。
不過,愛情是相互的,而電影裡的克隆人5號、6號對妻子的愛情,都是植入的記憶,只存在記憶中,單方面的。
讓這種單方面植入記憶裡的愛情,全方位地展現在觀眾眼前,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他們的妻子出現在錄影帶裡的鏡頭非常少,並且只是錄影帶,和兩個克隆人根本沒有互動。
難上加難。
劇情很簡單,劇本真要寫出來,倒是也容易。
不過劇本這玩意拍戲又不用的,李謙一邊寫著劇本,一邊得仔細斟酌、考慮,分鏡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