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號召力,首先得證明有拿高票房的能力。
連一部單抗大賣的電影都沒有,還談什麼號召力。
50個膠片複製、100萬宣發,初期也就夠了,到時候看情況再調整就是了。
王長天也痛快地簽了合同,這點錢就不用去計較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繼續和李謙保持深入牢固的的合作。
四份合同簽完,以後就是齊玉昆、郭凡他們自己的事了。
自己的電影只能自己拍,李謙偶爾一兩次去看看還行,總不能常駐他們劇組指導拍攝,那不乾脆成了自己拍的了。
兩個專案,八份合同,全部簽完之後,各自收好自己那四份。
李謙能主動來合作這兩個專案,那說明雙方的合作還是很愉快的,王長天心情也好得很。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他自己的專案,第一部電影破億有望,王長天對第二部電影也更期待了。
“李導,不知道你下一部電影有沒有想法了?”
李謙笑道,“有了個構思,不過還沒開始動手,過段時間吧,還沒那麼早。”
“那是當然,這一個多月李導也辛苦了,而且去年半年拍了三部電影,可得好好休息,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啊。”王長天連忙道。
下一部有想法了就行,王長天也知道拍電影不能急。
就算是內地最高產的馬小剛,也無法保持一年一部電影,過去十年還有兩年沒有作品上映,只要李謙下一部電影今年能夠上映就足夠了。
李謙下午還要去趟傳媒大學有個見面會,也就沒有多待。
把他們送出公司,張召跟著王長天來到董事長辦公室。
“王董,要是李謙下一部電影,我們還是隻有15%的份額,怎麼辦?”
“我能怎麼辦?”
王長天有些無奈地搖搖頭,《生死頻率》的大賣,讓王長天既高興又後悔。
當初也沒想到這部電影能爆成這個樣子,本以為有個三千來萬票房,多點份額少點份額也無所謂,反正就那麼點錢。
就算點映口碑很好,首日拿到了360萬,把目標又調高到了5000萬,也就是有一點點後悔罷了。
但是現在,大有希望破億,那心裡可就後悔死了。
粗略估計一下,除了收回850萬宣發成本,以及112.5萬的製作成本之外,以一億票房來算的話,發行收入也就是310萬,投資所得的利潤是350萬左右。
純利潤只有660萬!
而李謙的純利潤估算一下也有1500萬。
票房一個億的電影,李謙賺了1500萬,而光羨忙前忙後,只賺了660萬。
既得隴,復望蜀!
王長天能不心痛嗎,等於就給李謙打工了。
“老張,下次李謙準備拍新片的時候,你先試探一下,看能不能多拿一點份額。”
得了,壞人又要讓我做。
這半年來,李謙的脾氣和性格也差不多摸清楚了。
一個字總結的話,那就是他名字裡的那個“謙”字。
不過是反義詞。
不過張召也只能點頭應下,“我試試。”
(還有....求訂閱!)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