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半個與的宣傳讓《生死頻率》有了一定的名氣,點映之後口碑也傳出去了,不過絕大多數觀眾並不認識李謙。
哪怕知道導演是李謙,並且還知道他以前拍過《大白鯊》的,估計也就僅限於李謙這個名字了。
只有極少數人,透過這段時間的新聞,對李謙有所瞭解。
臺下的觀眾都開始議論紛紛起來。
“這個導演這麼年輕,就比我大一歲啊。”
“23歲?《狙擊電話亭》也是他拍的?我靠什麼腦子啊。”
“牛逼,人比人氣死人啊。”
“這麼年輕,怎麼拍出那麼細膩的父子親情的?”
“厲害,跟我同年,也差不多有我一般帥了。”
“怪不得腦洞那麼大,又是科幻又是懸疑犯罪的,那些老一輩導演肯定想不出這麼好的創意。”
.......
臺下觀眾對自己的年紀感到驚訝,臺上兩個主持人也震驚於自己的年紀,故作驚訝。
同樣的場景李謙之前已經經歷過不下十次了。
兩個入口網站的訪談,兩家電視臺的節目,幾場路演,一開始不管哪個主持人,總要震驚一波。
很快就說回正題,說起了電影本身。
“《生死頻率》這部電影,其實就是代表著每個人心裡的願望,人總有一些遺憾的事情,可能經常會在某個時候,為某件事情感到後悔,並且無數次在心裡設想,當時我要是怎麼怎麼做,就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
“子欲養而親不待,大概就是人一生中最悔恨的事情之一了。”
“人生無法重來,我們改變不了過去,《生死頻率》這部電影,卻滿足了我們的幻想,電影裡男主角可以跨越時空和20年前的父親聯絡,透過改變過去,來改變現在,以及未來,改編一家人的命運!”
談了談創作電影的想法,為什麼拍這部電影,想透過這部電影表達什麼之類的。
雖然李謙沒有什麼想法想表達的,不過自己的電影,自己還不瞭解麼,隨便都能說出一堆東西出來。
緊接著又把演員們請了上來,說了些拍攝的趣事。
當然,也毫不留情地再次揭開了鄧朝的傷疤,在臺上調侃起他來。
一切都是為了電影,為了大局,李謙也只能暫時讓鄧朝犧牲一下了。
接著又和觀眾互動了一會,儀式結束。
從頭到尾整體的氣氛並沒有多熱烈,還比不上之前看的大雜燴《命運來電轉駁》。
畢竟只是電影本身有些熱度,口碑好罷了。
沒什麼星味,張翰宇的人氣也一般,現場也沒有其他比較出名的明星。
這就是個比較怪的現象,拍了高票房電影的演員不一定就會名氣大,有一大堆粉絲。
而且也沒有什麼歌舞之類的節目,李謙本人也沒多大名氣。
總之,算是有些寒酸的首映儀式。
畢竟是第一部電影,李謙也沒有什麼好失望的,首映式的陣勢和之後的票房又沒關係,等電影放映完了,現場觀眾的反應,才是整個首映式最重要的東西。
放映廳裡一黑,大銀幕緩緩亮起,電影正式開始放映。
龍標、片頭一閃而過。
&nax銀幕上,一個鋪滿整個銀幕的火球映入觀眾的腦海中。
&nax銀幕的電影院,而且地段在當地都是比較好的,所以《生死頻率》也製作了imax&nr版,以供這些imax銀幕放映。
&nax電影,那這些銀幕也不能空著。
&nax為了推廣他的影院系統,推出了一個dmr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