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我的導演時代> 第79章 《黑洞頻率》(求推薦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9章 《黑洞頻率》(求推薦票!) (1 / 2)

第一部院線電影,選擇用膠片拍攝,並沒有別的什麼原因。

能用膠片,就不用數字攝影機。

兩者呈現在大銀幕上,是完全不一樣的美感。

李謙腦海裡還沒出現在現實中的電影,大多數一看就是數字攝影機拍出來的。

或許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幾年,數字攝影機會完全取代膠片機。

但是最起碼,現在還做不到。

而且,國內大約3300塊銀幕,其中2600塊都是膠片銀幕,數字銀幕只有700塊。

這700塊數字銀幕,基本上都是些偏遠地區的電影院,也都是些小廳。

數字電影,再經過磁轉膠,製作成膠片複製在膠片銀幕上放映,效果也會比膠片電影差的多。

數字電影,相比膠片電影,唯一的優勢就是便宜、方便。

在米粒堅,很多電視劇都是用膠片拍攝,甚至比國內一些電影都製作精良。

效果更好,只要條件允許,任何導演都會選擇拍膠片電影。

其實國內也有一部膠片拍攝的電視劇,今年三月份開播的那部《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就是用膠片拍的。

不過也僅此一部了。

難度是更大了,不過電影本身沒有多麻煩,李謙倒不是沒有把握。

在忙完《大白鯊》的後期之後,李謙就開始考慮,自己第一部院線電影拍什麼了。

一開始選了好幾個片子,動手寫了幾個大概的故事下來。

最後,考慮到實際情況、型別受眾等等原因,才選定了一部科幻懸疑電影《黑洞頻率》。

不過,叫科幻電影也太勉強了,犯罪懸疑片更合適,有一點點科幻元素,但是最打動人的又是父子親情。

故事很簡單,男主角在家裡偶然發現了三十年前父親那臺老式無線電,竟然還能使用,並且收到了一個陌生男人的訊號,和對方聊了起來。

這個陌生男人就是他的父親,不過是三十年前的父親。

也就是說,三十年後的兒子,透過老式的無線電,和三十年前的父親對話。

在透過一系列事情確定對方的關係之後,兒子突然想起來三十年前,身為消防員的父親是在一次救火行動中犧牲的。

為了拯救父親,兒子抓緊時間提前提醒父親如何從那場火災中逃生。

父親在生死關頭想起了兒子的話,選擇了另一條路,得以逃生。

而三十年後的另一頭,一切都改變了,父親沒有在那場火災中喪生,而是在多年後死於肺癌。

不過,緊接著另一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他本該健在的母親,卻在三十年前死於一場連環殺人案。

於是,兒子再次透過無線電聯絡父親。

父子倆一場跨越時空的聯手合作,最後大團圓結局。

大致就是這樣的劇情,整體上是懸疑電影,但包了個科幻的皮,核心卻是直抵人心的父子親情和家庭溫暖。

單純的懸疑電影,太小眾了,在國內想要賣高票房的難度太大。

包了個科幻的皮,來吸引觀眾,用親情打動觀眾。

情感,是所有電影永恆不變的主題。

不過劇本還是要改動一下,三十年太遠了,1977年左右國內的情況也太敏感。

李謙給改成20年,1987年的父親大概在三十二三歲左右,2007年的兒子,二十七八歲。

跨越時空,一個突出的地方就是父子兩人的年紀相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