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白鴿為了拍好《赤壁》,也要去請張近戰來做執行,要不然他還真不一定搞的定。
就這樣,張近戰表面上是執行導演,實際跟導演沒差別,和吳白鴿一人負責一個導演組,幾乎所有大場面戲份都是張近戰拍的,而吳白鴿還掛了個總導演。
另一位大導演陳可鑫第一次拍古裝大片也是如此,把張近戰請來,由他負責《投名狀》的大場面戰爭戲。
作為聞名海外,被好萊塢稱為“將軍”的大場面導演,張近戰還是《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霸王別姬》等電影的執行導演。
可以說,最近十年裡,國內一半大片都和張近戰有關。
程凱哥自從《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之後就沒有和張近戰合作,結果拍出了《無極》。
倒不是說離了張近戰就不行了,多少有點影響吧,任誰都想不通《無極》和《霸王別姬》是一個導演拍出來的。
當然,這種大牛跟李謙沒關係,他只想找個熟悉劇組一切工作,並且有點經驗的。
郭凡明顯不合適,原本還以為待過張一謀的劇組能給他點驚喜的。
眼看著李謙就要婉拒了,郭凡連忙搶先一步道,“李導,能不能請你先看看這個。”
說著,他從包裡拿出一大沓稿子,遞給李謙。
一直夢想者成為一名導演的郭凡不想放棄這個執行導演的機會,這段時間他也跑了幾個網大劇組,但是都是招副導演,跟打雜沒多大區別,對他沒有意義。
而且李謙看起來比自己還小几歲,估計也是第一次拍電影。
拍攝的時候,自己至少能做個真正的執行導演,說不定李謙經驗不足,很多事情還得兩人商量著來。
距離下一個面試者還有段時間,李謙也就接過那一沓稿子。
一看,是漫畫?
“李導,這是華陽兄弟傳媒授權的漫畫《功夫之王前傳:宿命》,用於《功夫之王》電影宣傳。”郭凡介紹道。
《功夫之王》李謙倒是知道,程龍和李聯傑主演,妥妥的大製作。
李謙饒有興趣地翻看起來,第一話是公元578年,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日月精華風化了一隻石猴。
簡簡單單的三個畫格,李謙卻感覺有些熟悉。
第一畫格以群山背景為主,石猴坐在上面身影模糊,只能看個大概的輪廓。
第二畫格像是鏡頭開始拉近,能看清手腳,但是依然看不清臉。
而第三畫格就像是面部特寫了,猙獰的面孔,兩眼還閃著光。
這不就是電影中用的最多的分鏡,對重點人物的出場總是由遠及近緩緩地推近。
相比漫畫,這其實更像電影分鏡。
不過下面的地府除名、龍宮索寶、大鬧天宮又是正常的漫畫分鏡了。
但是緊接著,金箍棒掉落人間,又是同樣三個畫格的連續分鏡。
郭凡一邊又說道,“我嘗試了將電影中的構圖和蒙太奇手法運用到漫畫中去,使用影視化的多張關鍵幀來表現動作場面,用連續的逐幀畫面,改變了以往以動作邏輯為根本的鏡頭設計方式......”
李謙不置可否,“電影分鏡和漫畫分鏡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從根本上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