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電影難不難,難!
一個來小時要把整個故事說清楚,說的漂亮,所有人都像是上緊發條的鬧鐘,不管做什麼風風火火,讓周曉有些不太適應。
吳京導演有個習慣,開拍之前會先來告訴這場戲大家要做什麼,就開始了。
這段裡表現的,基本都是演員個人對於劇本的理解,有時候能過,有時候則是與導演要的效果大相徑庭。
cut之後吳京也不生氣,他會很認真地找到你,然後糾正錯誤,然後繼續。
這也讓眾多演員能快速地進入狀態,將各自的思路和導演儘可能的貼近,因為電影要講的故事概況,吳京心裡已經有了譜。
周曉學習到了很多,電視劇裡表演,尺寸很小,為什麼?
要貼近生活,讓觀眾產生共鳴,哦!我邊上有人這麼說,我邊上有人這麼做。
電視劇更注重連續性播放的特點,它篇幅足夠,能在故事情節上充分展開,讓觀眾覺得淺顯易懂,表演的方法趨向於“表達”。
而電影時間短,需要對故事進行濃縮和體諒,在臺詞,畫面,表現力等等都要追求藝術的極致,演發趨於:“表現”。
周曉在《我的體育老師裡》,導演基本不會過多幹涉他的表演,只要劇情順暢,你笑的誇張些,改些口語化的臺詞都沒啥關係。
可是在《戰狼2》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這天,周曉就遇到了麻煩。
“你媽嗎沒告訴過你不能欺負熊孩子嗎?”
這是周曉的其中一句臺詞,說真的,吊威亞,打鬥,耍帥,煽情,他表現的可圈可點,雖然勉不了NG,但至少導演在他表現不夠好時指點完畢,都會比上一次有些進步。
和他對線的是南斯拉夫的一個演員,周曉183的個子在他面前就是個孩子,2米的大個,137公斤的體重,曾經是職業摔角選手。
兩人戲裡第一次見面,卓亦凡還是個啥都不懂,拼命耍酷的富二代,直接被對方的氣場嚇尿了。
而最終對決,在被一些列爆錘之後,絲血反殺,然後說出了這句臺詞。
按照周曉的理解,這時候的卓亦凡應該是大仇得報,心裡極度爽快,最牛叉的僱傭兵居然被自己幹掉了,不得吹個一年半載。
所以演的時候,就按照這個意思。
結果就是連續被cut。
吳京上來了。
“咱仨一路進來,幹掉了那麼多人,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你把他解決,等於是進行了一次昇華,但前提已經被湊的個半死,而且周圍的危機並沒有解除,哪裡還能中氣十足地考慮太多,脫口而出的這句話,是和頭次見面呼應,說的自然,才會有笑點。”
有時候表演和科學公式一樣,每個字拆開來都認識,但合在一起就不會了。
特別這又是下午的最後一個鏡頭,拍攝並沒有結束,晚上還有夜戲,等於說全組所有人都在等他。
壓力瞬間就來了。
越急,反而越演不好。
吳京直接下令,其他工作人員先撤退,只留下十幾個人,專門等!
本來天氣就爆熱,身上還穿著重重的戰術盔甲,加上心裡急躁,汗就止不住地留下,然後又把臉上的塵土妝給衝花了。
“對不起,對不起。”周曉在補妝時,嘴裡不斷地道歉。
“別說對不起,沒用,你要做的就是趕緊給我拍好咯,那就是對劇組最大的貢獻。”
吳京換上導演身份,真實地讓人有些害怕。
不止是他,劇裡大多數演員都有捱過罵,就連吳剛老師也不例外。
不過老師他很能理解,兩個億的投資,幾百號人的吃喝安全問題,擱誰身上壓力都不會小,脾氣自然也好不到哪去,自己表現不好被罵,也是自找的。
在戲裡,周曉和吳剛的合作不少,訓練時第一天就見面,一老一小挺聊得來。
他拍完之後,也沒急著離開,拿著瓶水遞了過來,順便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