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周曉聽到這話基本已經放棄了。
而且超級不爽,心裡一萬句MMP。
林導聽著聲就明白他在想什麼,說了他幾句。
楊陽導演和陳飛宇,主要是見過面,覺得和主角有七分的相似,只是心儀,並沒有選中,要不絕不會大費周章地再搞什麼試鏡。
至於他父親的關係,說實話,互相都沒有考慮。
陳凱歌不可能因為兒子沒有當上電視劇男主角,就給劇組試壓或者做些其他動作,在他那個高度,資源不要太多,陳飛宇來參加,說難聽些,更多的是積累經驗,以後估計也是往電影走的居多。
電視劇,真不一定看的上。
而且,自己這兒介紹了一通之後,楊陽導演顯然對周曉有了不少的興趣,讓他多準備準備,別放棄。
周曉思來想去,能準備的也不多啊。
是看過,那就再拿起來讀,將自己帶入寧缺的視角,帶上感情,說著裡頭的話語,做著筆記。
劇本聽說耗費了兩年的功夫才打磨出來,最大程度地還原場景。
《將夜》作為當年起點文學網的付費量第一的連載,獲得了9.0分的高評分,曾在首屆網路文學雙年獎上榮獲金獎,在全網已斬獲逾2億的點選量。
可以說觀眾的基礎就是讀者本身,從籌備開始就廣獲關注,粉絲們都很期待。
主角寧缺作為書院的十三先生,寫的一手好字,《雞湯貼》更是讓莫山山成為了迷妹,皇帝陛下看了花開貼路轉粉,顏瑟大大隻是看見沙盤上的“人”字就認定他是命中註定的徒弟,朝小樹與寧缺的基情也始於書法...
試鏡是在六月份,周曉沒有自大地認為自己能夠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就能掌握。
書法是門大學問,沒有個幾年,十幾年的沉澱,不可能寫的好。
他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架勢做足。
研磨,握筆的姿勢,從右到左的書寫習慣...
表情要專業,手法要專業,氣勢要專業...
為此王哥聯絡了省書法學院的老師,專門教他這些,特地買了宣紙,硯臺,筆架,以及各種毛筆。
去學院的時候練,回家了還在練,只要沒有通告商演的行程,每天雷打不動兩小時。
練字,也是練心,周曉是真感覺到了。
原本目的很純粹,為了試鏡加分做準備,給導演留個好印象,可漸漸瞭解之後,反而真正有了興趣,練習起來就沒了那種非得完成任務的想法,少了功利心,倒是輕鬆了不少。
人嘛,做自己喜歡的事總是會有更大的熱情。
王哥對他很是支援,藝人嘛,技多不壓身,就算試鏡失敗,以後參加綜藝也能秀一下,書法可是有不少加分的。
在一些選修節目裡,有的選手實在是沒有才藝,連詩歌朗誦都拿了出來,也是沒誰了。
現在明星們同樣競爭激烈,以前說的是專精一項就好,隨著時代的變遷,觀眾粉絲胃口變得越來越刁,要求也越來越好。
長得帥,長得漂亮,要是沒有演技,同樣不受待見,被稱之為花瓶。
唱歌的去演戲,演戲的出個單曲,綜藝不再是諧星專屬,演員也要會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