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浩確實值得培養。”
這一點,鬥魚的人沒有否認。之前潘婕也是圍繞小浩身上的商業屬性在聊——
17歲,國產中單,聯盟天賦還那麼頂尖。
“或許這樣上門,顯得有些冒昧。但我們只是想達成合作。你說早一點晚一點沒區別,那為什麼不能早一點,對吧。這樣大家都安心,我們也可以提前做好宣傳計劃。”
“我大前天還在跟虎牙的人一起吃飯,前天還在跟熊貓聊……”
“我懂潘總伱的顧慮。在商言商嘛,其他人也能理解。”
旁邊那位搭腔:“熊貓可不是一個好去處。你跟小王再有交情,不也在評估能不能合作嘛。”
“熊貓的商業邏輯就不對,他們太急了。預算批准這塊,相信你能看出其中的混亂。”
“你們真的要替我想想……”潘婕不想背鍋。
“今天就籤意向合同。其他的事推給我們。”鬥魚的人很直接。
“這不可能。”潘婕激動地說:“一點招呼不打,我還怎麼見他們。”她擺出一副弱者的形象。其實也不用擺。
“你們不會否認這一點吧?LGD能走到今天,能跟各位同行相處的不錯,就是因為我們守規矩。”
旁邊,工會負責人同樣唉聲:“你們都是大戶,是我們這些俱樂部的金主。我們一個都惹不起。”
鬥魚在圈內的分量,當然很重。
然後呢。
LGD旗下還有刀塔,未來可能還有其他的遊戲業務。這些業務都需要直播平臺幫忙支撐。沒有理由做得罪人的事。
拖可不是得罪人。
LGD分部還沒回國呢,這才是能慢慢談的基礎。
潘婕坐到沙發裡:“我只是個小角色,要在商言商,跟我其實關係不大。就跟我們轉會期試訓選手一樣,如果一個選手被多個看好,那才需要競爭。”她暗示。
鬥魚的人不肯放棄:“其他幾家的LOL板塊,有我們紅火嘛?我們才能保證小浩更出圈。”
“這樣吧。”旁邊這位出主意:“我們可以再等2天。這兩天,你讓其他幾家給出心理價位。這總可以吧?也沒有為難你吧。在商言商,何必搞那麼複雜。我們有信心……”
他說到一半,被幾聲咳嗽打斷,“這點態度你應該要給,不是我們逼迫你,而是我們也需要時間拿出方案。你只需要談好入駐條件,我們還要考慮入駐之後,要怎麼宣傳、怎麼包裝。有些還要跟騰競提前溝通。”
“我可不得罪小王。”
“熊貓跟我們的往來更多。放心,他們也想從我們這挖人。”
“2天的時間,好嘛?”
說到這份上了,潘婕才擺出一副比較棘手的表情,點了點頭。
等鬥魚的人離開,工會負責人忽然笑道:“進決賽的詞條,在(熱搜)第一的位置上掛了20多個小時。難怪鬥魚會急。”
潘婕沒說話。
因為事實如此。
賽後的反饋和輿論,讓他們明白好像有點低估贏SSG進決賽的意義。說是給國服觀眾注入了一記強心劑,也不過分。
也是看過一些網上高贊評論。
他們才發現進決賽當然值得高興,打贏韓國隊也值得高興。
更重要的是,LPL出了一位頂級的中單選手。不出意外,未來2到3年,Penicillin肯定能撐起LPL賽區中單位的含金量。
就好比Faker奪冠的那個賽季,吹捧的力度沒有S5奪冠高。這不只是因為第二冠本身就比第一冠難拿。
也是因為S5,LCK整體更強大了。
聯賽內的競爭力度要比世界賽激烈。
有Faker坐鎮中路,各路韓國中單有了追趕的標準。不知道多強?碰碰Faker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