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牛不牛逼不知道,秦浩確實覺得挺麻煩,他之前上節目,旁人怕他露怯,也會對採訪稿,幫他進入狀態。
只是《面對面》欄目組,生怕他出錯,甚至明示讓他講點正確的東西。
簡而言之。
就是少賣弄自己,按流程走,不該說的別說。
還什麼錄的時候,可以中斷拍攝,但不希望發生這種事。一旦出現事故,大家都得加班…
秦浩能怎麼辦?
不停點頭唄。
一直聽聞央視比較嚴肅,但百聞不如一見,人節目組根本不在乎他這個人,只在乎他身上的標籤。
換其他人,可能會產生勞資不伺候的心態。好在秦浩看得開,本本分分的等待錄製。
很快。
機位調整到位,秦浩穿著隊服,頂著鹿含同款紅髮,坐在右側的沙發裡。在他對面,王檸姐氣場特知性。
在放了一段VCR,也就是耐克《英雄》系列主題的紀錄片內容後,王檸姐詢問道:“你現在才18歲,還年輕,會不會覺得放棄高考去打職業的選擇,有些遺憾?”
這段有排演過。
側重的就是身份。
秦浩身上有2個標籤最為突出,一是放棄學業走了職業這條路,證明讀書不是唯一的選擇,二就是年少成名,17歲洛杉磯登頂。大部分人在這個年紀,根本沒有出國的經歷,更不可能財富自由。
於是。
秦浩捏著隊服,展示了下隊標,然後說道:“多少會有點遺憾吧,在做出一個選擇前,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功,都會幻想另一條路的生活。”
秦浩有種天生的鏡頭感,舞臺越大,越不露怯。
當初在美國,別的人拍戶外宣傳,都要好幾遍才過,秦浩卻還能根據當時的心情,發出“獎盃就在眼前”的感悟,不是c位勝似c位。
王檸:“可你已經很成功了,選另一條路,大機率沒有現在成功。”
秦浩:“所以說,我比較貪心。”
這個回答很取巧。
王檸繼續提問:“成功之後,身邊會不會有親戚朋友詢問職業相關的事,如果他們想打職業,你會怎麼回答?”
秦浩:“我會鼓勵,讓他們試試。”
“哦?”
王檸語氣驚訝:“我看過紀錄片和一些採訪,你本人應該偏向勸學?”
“嗯。”
秦浩笑道:“但有些東西,你勸是沒用的,得他自己經歷過,有了對比,才會知道哪條路更好走。不然還覺得你瞧不起他。”
“你遇到過?”
“對,就過年有個親戚,他呢,也不懂職業,只知道我賺了錢,賺了大錢,想推薦自己孩子試試,然後我就幫了一把——”
秦浩突然認真道:“在這件事上,堵不如疏。很多家長對我們這個職業存有刻板印象,覺得我們不學好,網癮重,或者乾脆就是沒素質、滿口髒話。
我不否認這些形象怎麼來的,我只想說,如果家裡有孩子想試試,與其一味的打和罵,激起逆反,不如送過來體驗一下。
據我瞭解,魔都這邊有不少青訓營,裡面都很正規。
相信我,大部分受不了這種生活。因為裡面都是高手,訓練量又大,有那個恆心和天賦的,一百個裡面可能只有兩三個。”
“你的意思是,門檻很高?”王檸姐繼續引導。
這也是採訪的第一個主題。
“很高,大部分人玩遊戲圖的是爽和愉悅,而職業是反過來的,它給到最多的其實是打擊和痛苦。有句話說的好,不要把愛好當成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