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別提比賽這種帶有強烈勝負欲的內容。
&nax的笑,他發現還真讓麥廚說對了。
先是打野輪換這塊,Score單獨找到他自述想法,說同意誰狀態好誰上,看似通情達理,很能理解教練組的壓力。
問題Mata是指揮,兩人在KT合作了2年,有時候一個訊號,一句提醒,都能知道彼此的想法。
而小花生又是那種主意比較正的。
看他在滔搏的蛻變就知道,有了秦浩負責大局和決策,徹底解放了小花生對落位的敏銳度。
可能外界誇小花生,都說是風格更為全面,對比過去懂得控圖和止損,不聲不響就能達到目的。
但扣馬知道。
小花生最強的還是抓c位破綻,他的豬妹強就強在大招釋放,經常能在搶中線環節、落位環節以及視野空窗期的補眼環節,給到對面c位人員極大的壓力。
在這樣的高壓下。
沒有哪個選手能完全集中注意,保證躲控。
舉個很有畫面感的例子,對面抱團壓中,野輔清掃眼位,一般這種時候都是選擇對峙,慢慢找破綻。
但小花生不一樣。
在猜到有這樣的環節後,他偏愛抓陣型空隙,直接給c位弄了,保證開起來就有優勢。
問題這種程度的配合…比較考驗默契。
偏偏亞運最缺的就是時間。
所以這幾天訓練賽看下來,小花生團戰脫節次數比Score多,他那種單獨站位拉扯,給正面創造機會的玩法,需要兩個方向同時執行。
但凡有人遲疑,有人糯了,就變成他被逼走,正面四打五,或者他被集火,正面突不過來。
當然。
扣馬私心沒那麼重,Score首發表現更好,沒理由要壓KT。
問題野輔都是KT的人,指揮風格不可避免偏向KT聯賽裡的風格,也就是中野輔聯動保排,護著Semb、Deft發力。
所以KT這隊。
贏的局,中野輔的鏡頭多在保排和吸收傷害上,殘局多由上跟AD完成。偶爾Smeb補前排,就需要中野增加輸出份額,Deft來手究極大核。
要說工具中單。
Faker也不是不接受這個定位,但…Faker骨子裡還是相信自己能發揮更大作用。
換句話說,有些資源團,Ucal的選擇是先賣,而Faker會根據局勢做出其他的思考…
亞運賽程很緊。
磨合進度不算喜人,有時候Mata溝通起來,稍稍帶點火氣,且經常認為Kiin有點自我…
扣馬還知道。
Mata不敢‘教’中路玩遊戲,所以多給了一部分壓力給上路。
Kiin也很冤,他英雄池全覆蓋,結果因為磨合問題,老被指揮位點,難免生出點想法…
再混雜著前輩文化,亞運影響力,以及來自中國代表隊的威脅,總之,這團亂麻,需要時間去解。
收回思緒。
扣馬拍拍手吸引眾人注意:“還只是預選賽,我們的目標還是以磨合為主,看看哪種玩起來失誤最少。”
“相赫…”
Faker看過來。
“你這把的任務,就是保著野輔串聯邊路。”接著,扣馬視線從眾人臉上掃過:“打第二套方案。”
Faker點點頭沒什麼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