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室氣氛有些怪。
領隊跟運營都很沉默。
他們覺得被打臉了,雖然那張臉,並不是他們丟。但就是心裡不爽,就像那個理所當然的道理一樣,首發憑什麼壓不住替補。
他們RNG選人,也是選技術更出眾的培養,小虎那會就是比sask和Penicillin強。
從英雄池到打法,再到天賦,觀察的樣本足夠多了。
Penicillin的排位錄影,他們看過,對線壓制力就是不如李元浩,肉眼可見的不如。
就說當時衝分。
小虎只用六七分注意力打韓服,也是三人裡上分最輕鬆的。
所以看到小虎這局妖姬的發揮。
他們真的不知道說什麼。
安慰嘛?
好像很可笑。
鼓勵嘛?
好像用不著。
因為震撼,因為臉疼,嘴巴不想說話,只想把之前的“玩笑話”遺忘掉,最好大家都沒聽過。
但……
隊員們眼神飄來飄去,氣氛卻是越發古怪。在臺上的時候專心對局沒有其他想法,下了臺見著領隊頂著一張彷彿吃了shi的臉,香鍋忽然想起他們好像說過,這把要狠狠教訓某個替補,讓他明白首發跟替補的差距。
情緒各異,醞釀出的卻是對小虎的埋怨。
不是你不給力,會這樣嘛。
這個時候,唯有Fly神情依舊平靜——他也驚訝秦浩表現的這麼好,繼而集中視角,鎖定卡牌做出的每一個動作。
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比較成熟。
大部分選手都不擅長在短時間內梳理大量資訊。隊友彙報的內容過多,每個人關注的點不一樣,下的判斷也不一樣。
戰局越複雜,越不知所措,從而做出迷惑行為。比如隊友佔中他探草,隊友大龍他去送。
但秦浩不是這樣。
嚴格來說,卡牌轉線期做得最多的事,其實是防禦性站位。也只有站在上帝視角,才會注意到這個細節。
那就是LGD的兵線運營,是由MaRin主導,但卻由卡牌配合控制另一側線進去的速度,儘量同下邊路平行。
誰都知道保持2路齊進有好處,一方抓單出動2到2人以上的點位,另一側壓力大減,有條件做更多的事。
香鍋中期沒抓到卡牌,其實就是因為卡牌會先等下線進,然後控線跟蹤下波兵的速度一起前壓,而他的隊員又不想付出太多的成本抓單,畢竟下邊路更需要管。
當然,講清楚細節容易,但要做到很難。
Fly唯一能評價的,就是秦浩打得夠剋制。剋制著貪念,默默積累籌碼,從量到質。
“第一把輸了,第二把我們要贏回來。”
“你們覺得要怎麼贏?”
Fly把問題給到隊員。
他想培養他們的決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