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衛國內,一時釋迦為諸佛,菩薩,羅漢說法,一千二百五十人眾,佛光禪唱,八部雲集,聆聽大法。
釋迦摩尼以拇指與中指相捻,持說法印,一句一言,皆是大道真理,不含半分虛假。
說那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乃是福慧具足,究竟圓滿之身。
是謂:一足下安平如奩底、二足下千輻輪相、三手足指長勝餘人、四手足柔軟勝餘身分、五手足指合縵網勝餘人、六足跟具足滿好、七足趺高好根相稱、八如伊尼延鹿王腨纖好。
九立手摩膝、十陰藏相如馬王、十一身縱廣等、十二一一毛孔生青色柔軟、十三毛上向青色柔軟右旋、十四金色光其相微妙、十五身光面各一丈、十六面板薄細滑不受塵水不停蚊蚋。
十七兩足下兩手兩肩項中七處滿、十八兩腋下滿、十九身上如師子、二十身端直、二十一肩圓好、二十二四十齒具足、二十三齒白淨齊密而根深、二十四四牙最白而大。
二十五頰車如師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味中上味、二十七舌大薄覆面至髮際、二十八梵音深遠如伽陵頻伽聲、二十九眼色如金精、三十眼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間白毫相如兜羅綿、三十二頂肉髻成。
諸佛菩薩聽得如痴如醉,有那釋迦十弟子,優波離,號稱持律第一,聽聞妙法,不禁歡喜,隨即詢問道:“世尊,弟子學佛,能否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身?”
釋迦低眉,輕嘆一聲:“優波離,不能。”
佛陀座下,比丘無數,有十人最為卓越,隨樂欲各執一法門,皆具眾德而各有偏長,故稱第一。
依次分別是:一、舍利弗,智慧第一。二、目犍連,神通第一。三、摩訶迦葉,頭陀第一。四、阿那律,天眼第一。五、須菩提,解空第一。六、富樓那,說法第一。七、迦旃延,論義第一。八、優婆離,持律第一。九、羅睺羅,密行第一。十、阿難,多聞第一。
十大弟子各自第一,並非佛陀為其選擇的道統,而是各自發心所向,代表了每一個人不同的性格,也象徵他們不同的成道路。
如羅睺羅,密行第一,所謂密行,是指蘊善於內而不外著的修行,所以羅睺羅化身百家,為星君,為修羅,為魔祖,但,根本底子是那佛法。
又如阿難,太過聰明,難得智慧,想要太多,涉及太廣,執著太多,至今沒有開悟,只比起羅睺還不如,只能混一個多聞第一,位列第十。
所謂多聞,便是雜而不精,心有魔債。
而,僅位居羅睺與阿難之上,位列第八的優婆離,同樣心有執念,其執念源自其出身。
佛陀廣開門戶,結緣眾生,不拘泥於貴賤。
但,拜入佛陀門下的人,往往出自富貴之家,原因無他,教育與資源。
雖說佛法不立文字,自由心正,但,入門總要識字,不是人人都有頓悟的資質。
直至優婆離入門,才真正實現眾生平等的第一步。
因為不平等,所以嚮往平等,因為不自由,所以追求自由。
一生推崇眾生平等的佛陀,出生於等級最為森嚴的梵土,有四大種姓,即婆羅門、剎帝利、吠奢、首陀羅。
婆羅門:指婆羅門教的僧侶及學者階級,居四姓的最上位,職司學習吠陀而教授之。
剎帝利:乃是田主,指國王及武士貴族階級,位於四姓的第二位,掌管政治及軍事。
吠奢:乃是工匠農民,指所謂平民階級,位於四姓的第三位,乃從事農牧工商等生產事業者。
首陀羅:乃最卑賤的奴隸階級,以奉侍前三姓為職責。
首陀羅階級的人,在路上如遇到婆羅門和剎帝利,要跪在路旁讓路,如果偷看他們一眼,眼睛就會被挖掉,如果和婆羅門或剎帝利講說理由,就會被割掉舌頭。
優波離出身在首陀羅族的賤族,命運註定他就是別人的奴隸,地位不如牛馬,受到社會的歧視,如同一塊糞土,不值一顧。
優波離的出家,一方面使出身高貴諸弟子放下傲慢心,放棄自己過去的身份,以師兄對待優波離,另外一方面也踐行了佛門的律法,踏出眾生平等的第一步。
但,讓釋迦沒有想到的是,諸弟子放下了傲慢心,但,優波離卻沒有放下自己的自卑心。
因為出身卑賤,所以追求高貴美好。
這一點沒錯。
但,對於修行者而言,外表只是色相,執著於外相,便是近執了。
“優波離。”釋迦老佛正色道:“如果憑佛的三十二身相就能認識佛的本性,那麼轉輪聖王也就是佛了。”
“佛除了三十二外相之外,還有三十二相。”
“是謂自心相,外相,所依相,所行相,作意相,心起相,安住相,自相相,共相相,麁相,靜相,領納相,分別相,俱行相,染汙相,不染汙相,正方便相,邪方便相,光明相,觀察相,賢善定相,止相,舉相,觀相,舍相,入定相,住定相,出定相,增相,減相,方便相,引發相。”
“三十二復三十二,不計其數,焉能見真如?”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優波離啞然,欲要再問,只見釋迦手中的說法印忽然一變,以右手覆於右膝,指頭觸地,以示降伏魔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