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略有盈餘。
“師兄,我等告辭。”
玄通與玄玉稽首,玄明還禮。
兩道人離去後,玄明沒前往藏經閣。
用過長寧送來的早食,他坐在樹下石凳上,拿起玉簡,繼續翻閱品悟。
楚氏所送三冊玉簡頗為契合他心意,玄明當然要抓緊時間化為己用。
經閣觀經也好,山中賞景也罷,還是參悟心得,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修行。
眼下明顯創法更急更重。
不過,玄明沒一味沉浸在玉簡心得中,下午時,他會拿出陰陽築基篇觀摩,換一換腦子,同時再簡化一番。
———
當天傍晚,五百經卷入經閣。
道藏是道脈傳承一部分。
道藏越豐富,底蘊越深厚。
道門很多妙法都是參悟道藏而來。
故而,大小道士皆喜氣洋洋。
玄明只在經書整理完畢後,上二樓看了眼,捋須含笑,滿意頷首,就返回居所。
書就在經閣,安靜陳列,散發書香,不會丟了,也不會長腳跑了,以後有的是時間翻閱參悟,他不必急於一時。
太急切,既要又要,分不清主次的結果,是物極必反,勞而無功。
問道院,玄明繼續埋頭品悟心得。
地點由樹下轉到茅舍,從石桌換成木案,案几上放著四冊玉簡。
一冊是楚氏所送。
一冊是四象真人所留。
一冊是楚東私送。
一冊是楚家主個人送。
玄明一目十行,腦海靈感迸發。
修道不能閉塞,一家之言,不可盡信。
玄明閱讀四家修行心得,相互比較與印證,彼此細化與補充,去蕪存菁,從四個角度入手,增加自己對練氣境的認知深度與廣度,豐富他在此境的理論儲備,加深自身創功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