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晨光熹微。
玄明走出問道院,進藏經閣。
時隔三個多月,再入此地,雖他已是練氣真人,但未曾沾沾自喜,更沒胡亂感慨,心湖波瀾不起。
皆因他清楚,無論身份如何,入藏經閣後,都只有一個身份求道者。
臨窗盤坐案前,玄明抬手,一本經書自書架上飛出,落到掌心。
手指輕動,他翻經品悟。
書香與茶香交織,老道沉浸其中。
烏飛兔走,時光交替。
玄明恢復以往習慣,專心修行。
日常觀經悟道,汲取智慧。
晨起習劍練法,精進神通。
晝夜吐納日月,採藥養道。
令他高興的是,陳氏一族典籍豐厚,除去各類書籍與重複道經,有一百卷道經,求真觀此前不曾收錄,藏經閣道藏數量更多,種類更全。
當然,也有些許改變。
成就真人後,玄明單純地翻經悟道,已無法滿足自身修行所需。
修行之法由整日宅居藏經閣,向“觀經為主,觀天察地為輔”轉變,開始跳出經書,從直觀體驗上見天地、見眾生。
換句話說,他進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過渡階段,雙管齊下,助力修行。
玄明每日會抽出一個時辰遊走山中,留心身邊事物,見瀑布飛流,觀天氣陰晴,看鳥獸繁衍,瞧草木生長。
自翠竹破巖,體悟生命堅韌。
由烏鴉反哺,領悟生命延續。
從落紅化泥,感悟生命輪迴。
……
淺薄道理變得深刻。
陳舊道理滋生新意。
這些都化為道種,於心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真正成為自身底蘊。
他既觀道,又種道。
這個過程中,玄明對天地萬物看得更透徹,在“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層次上走得更深,道行漸升之餘,身上氣息更自然舒服,舉手投足,賞心悅目。
———
半個月後。
一道魁梧身影入問道院。
來人氣宇軒昂,五官硬朗,道袍下隱約可見隆起肌肉,蘊含爆炸性力量。
此年輕道人正是長安子。
“弟子參見師叔。”
瞧著稽首行禮的便宜師侄,玄明心中滿意,微微抬手,命其起身。
他出關後,此子常來請教。
時至今日,長安子已邁入練精第三境凝玉液,更凝聚出七品的上乘道基。
放眼求真觀,潛力僅次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