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16-費米悖論 (1 / 2)

陳晨知道,所謂的文明大過濾器理論,其實就是一種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1950年,北美洲物理學家費米在的一次和人討論飛碟以及外星人的問題時,曾經發出了一句疑問:“那些外星人,它們究竟在哪?”

這一聲疑問,放在普通人的身上只是一句對未知的好奇與對浩瀚宇宙的暢想,可是在這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腦海中,卻呈現出了一種細思極恐的現實——

放眼整座宇宙的資料,人類可觀測的宇宙範圍為127億光年,宇宙的年齡則為136.2(誤差1.2億年,整個宇宙有千億級個以上個外河系,而銀河系只是芸芸眾生的其一,就好像一座沙灘上的一粒沙子,甚至還有不如。

在如此規模的宏觀尺度以及時間長河中,為什麼我們人類沒有發現其它的外星生命存在?

這個問題或許有些籠統,於是科學家經過研究,決定將問題進行更為精緻的細化——首先,考慮了光速的不可突破性,而距離銀河系最近的河系也有300萬光年,因此並不考慮外河系生命的存在。

其次,有人總認為宇宙中的生命形態並不限於碳基生命,因此其它型別的生命或許存在,只是人類意識不到罷了,特別是許多人就會例句最被大眾所知的“矽基生命”這個例子。

可是,根據生命至少是一個複雜的並與周圍環境進行選擇性物質交換的個體來看,並且整個宇宙並不存在基本物理之外的環境,也就是說整個宇宙的基本法則統一,都是由四大基本力,以及原子、質子、電子等等物質構成,元素週期表也排列相同,那麼能誕生生命的元素,也就只有最為穩定的碳元素了。

碳元素擁有最外層4電子的結構,就相當於有四隻手,每一隻手都可以抓住一個其他原子,甚至可以和其他碳原子手拉手,形成4個穩定的共價鍵,這已經是元素形成化學鍵的數量極限。

而矽元素也的確是除了碳元素外,整個宇宙最容易誕生生命的,可是矽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比碳原子多了一層,電磁力較弱,在生命誕生的競爭力層面,根本不如碳基生命。

碳元素就像一個交際花,可以吸引各種不同的原子來和它結合,和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種類幾乎是無限的。

因此可以這樣說,如果宇宙中的確有除人類外的其它生命,那麼它們百分之九十是碳基,百分之九是矽基,剩餘百分之一才是其它形態的生命。

於是,將這個宇宙生命的問題壓縮到銀河系內和碳基的尺度之後,我們會得到這樣一個資料——銀河系年齡在125億歲左右,厚度兩千光年,直徑16萬光年,內部有大約1000億顆類似太陽般的恆星,行星更是不計其數。

如果說人類的出現是一個宇宙中的奇蹟,那麼這個奇蹟的資料就算再小,放在銀河系這個尺度的星體中之後,它也會出奇的大。

根據目前掌握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宇宙學以及社會學知識,科學家們認為,以人類科技的發展速度,假如有一個外星文明只比地球發展早了一萬年,那麼現在它的蹤跡也早就應該佈滿銀河系,現如今的銀河系,其實早就應該充滿了四處殖民的星際文明才對。

可事實是,如今地球上除了一些傳言外,人類找不到任何外星人存在的有力證據,就連射電望遠鏡裡也找不見絲毫外星飛船或外星工程的身影……

於是,這就回到了之前費米的那句疑問,那些外星人,它們究竟在哪兒?

這個疑問,就成了經典的《費米悖論》,被科學界至今津津樂道。

可是此時此刻,看著影片播放結束,陳晨卻露出了被耍了的慍怒神情。

小X回頭看了看陳晨,又看了看關掉的影片,不禁問道,“教父閣下,對方說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

“並沒有,我完全認同他的觀點。”

陳晨點了點頭,隨即卻露出怪異之色,“可是他說的這些,都是我已經知曉的東西,嚴格來說他整個影片只提醒了我人類會遭遇一個個危機,除此之外,在我看來都是放屁!”

小X頓時撓了撓腦袋,露出不解的神色。

“如果光聽他說的這些,的確很唬人,又是文明過濾器,又是隨身碟蝴蝶效應,可是實際上,他說的這些我全都清楚,我真正想知道的,他卻隻字不提。”

陳晨攤了攤手,“什麼是文明大過濾器理論?其實就是費米悖論的其中一個解釋罷了,一個叫羅賓·漢森的人提出了這一概念,他將生命到文明的演化劃分成9個階段,從合適的行星系統開始,到誕生可自我複製的分子,再到單細胞生命、有性生殖、多細胞生命、動物、再到我們目前處於的這個階段,最終階段則是星際殖民……”

“也就是說,他認為人類文明目前處於大過濾器的第八階段,而最終的星際殖民階段,差的就是一個東西——可控核聚變。”

“可控核聚變,我們已經實現了啊?”

小X連忙叫道。

“是的。”

陳晨點了點頭,“有人曾經計算過,就算將全地球的化學能量都運用起來,也無法支援人類在幾十年內從太陽系飛到最近的半人馬星系上,這就說明化學燃料提供的能量是十分貧乏的,它的存在最多是人類的過渡產品,而可控核聚變才應該是人類進入太空的初步能量體系。”

小X聞言自己上網查了查,隨即笑道,“如果只是從演化論的觀點上看,這個理論是成立的,地球用了45億年之久才孕育出了人類,而人類花了20多萬年才誕生出了科學,在如此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只要出現一次毀滅性的災難,人類文明就可能中斷。”

“所以說,如果不存在大過濾器,那麼生命就一定會像雨後春筍一樣遍地開花,到肯定會有大批文明領先人類,那麼也早就有外星人找到地球了,不僅如此,就是現在的我也能做到。”

陳晨點了點頭,他知道,之所以小X這樣說,因為憑小X現在的能力,已經可以自制馮諾伊曼探測器了。

馮諾伊曼探測器,是一種能自我複製的探測器,旨在利用任何恆星系統中發現的原材料進行自我複製,並探索宇宙,以數學家約翰·馮·諾依曼的名字命名。

這種探測器的所有功能都是以人類現有的科技為基礎,不過因為他能自我複製的特性,根據科學家計算,人類哪怕只製造出這麼一臺探測器,只需要一百萬年,這個探測器也能佈滿整個銀河系。

那麼就可以反推證明,既然我們至今沒有發現任何其它文明的馮諾伊曼探測器,是不是就可以證明,銀河系內並沒有,或者說暫時沒有超出人類一百萬年以上的文明存在?

“所以,一定有類似大過濾器的存在,阻礙了文明之間熙熙攘攘的繁盛場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