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還好,因為去年少雨的原因,今年基本無大水患,算下日子,時值四月,黃河也不會再發大水,也算是老天賜予大漢的福祉。
經馮寄章的告知,幾人又至蒲津渡乘坐官船一路東行,路上風光倒也不錯。
遇到險灘之時,秦懷道還會吟詩幾句,以助雅興。
正至興起之時,官船上有小女子投河而去,官船幾人有些慌亂,黃河水急,如此投河營救困難不說,稍有不慎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要搭進去。
船上之人議論紛紛,幾無一人敢入河施救。
見狀,秦懷道示意羅武、羅章二人出手。
身為武將,救人的法子和別人也不同,二人將繩索綁住石子,藉著石子的重量扔出,在河水奔騰中準確綁住女子手臂,如此再逐漸用力,將女子拉了上船。
見到此狀的周邊人員紛紛為二人叫好。
又有官船的艄公上前感謝羅武羅章的出手,待眾人客氣一番之後,方才散去。
秦懷道叫來船上女眷給這位小女子換上乾淨衣服,打扮之後,發現這位小女子年芳十八,長得眉清目秀,倒也有些姿色。
可惜他有豫章,有荷兒,有李雪雁,對這等女子根本不會動心。
在女子謝過之後,幾人才相問她:“姑娘時值妙齡,卻是大好年華之時,為何要跳黃河尋死?”
待女子說明情況,幾人才恍然大悟。
原來女子叫牡丹,是鄆州鄆城縣人士,自己在鄆城縣時無意被鄆城縣丞的二公子看上,但她卻無意嫁給縣丞之子,無奈二公子在鄆城一手遮天,她只好逃出鄆城,剛出虎口又入狼窩,被同鄉騙到河南府為妓,幸虧她機靈,才在剛到河南府的時候逃出來,如今再回鄆城又會遭到強娶,可天下之大她卻無處可去,思來想去,只有投河了卻生命,才能免去未來之苦。
對於鄆城秦懷道不是很熟悉,不過他們正好也要去鄆州,透過鄆州轉京杭大運河下蘇杭,順路去鄆城一趟,也不是什麼難事。
見姑娘滿臉憂色,秦懷道安慰她:“姑娘放心,我身邊這幾位可都不是普通身份,到了鄆城你我一起見見這位縣丞的二公子,姑娘若是回心轉意那嫁了便是,若還是不行,縣丞那邊我替姑娘說情。”
牡丹見有人相助,喜極而泣。
“多謝幾位恩人,恩人的大恩大德,小女子沒齒難忘。”
有了牡丹同行,幾人在路上倒是多了些聊資,她對沿河兩岸頗為熟悉,給幾人講了不少黃河兩岸的趣事,一路行下,日子不緊不慢到了鄆州。
由鄆州到鄆城距離倒是不遠,秦懷道讓程處默弄了輛馬車給姑娘,他們幾個騎馬慣了,坐不得馬車,於是幾人護在馬車周圍,一路向著鄆城出發。
不出一日,鄆城便至。
此城和藍田縣的風格倒是差別不大,倒是這裡百姓的口音,與別的地方完全不同。
入了牡丹的家,牡丹一一給秦懷道等人介紹自己家人。
“恩人,這位便是我的爹孃,多謝恩人相救,否則我便死在黃河了。”牡丹說完,還有意無意看向秦懷道,思春之意顯露無遺。